梅放孤山兴不孤,同人买棹有西湖。
已惭南阁谈经席,莫问高阳旧酒徒。
别有嗜痂挥翰墨,谁能品味到莼鲈。
归来还把图书列,一笑先生合号迂。

注释:

①梅放孤山兴不孤:梅花在孤山上盛开,诗人的兴致依然不减当年。

②同人买棹有西湖:和朋友们一起去西湖泛舟赏景。

③已惭南阁谈经席:自己已经愧对曾经在南阁谈论佛经的朋友们。

④莫问高阳旧酒徒:不要去询问那些过去在高阳醉酒的朋友。

⑤别有嗜痂挥翰墨:另外还有喜欢书画的人挥洒笔墨。

⑥谁能品味到莼鲈:又有谁能真正品味到家乡的莼菜和鲈鱼呢?

⑦归来还把图书列:回来后仍然摆放着书籍。

⑧先生合号迂:先生应该被称为迂腐之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于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年)的诗作,诗人回忆了与友人游历西湖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

首联“梅放孤山兴不孤,同人买棹有西湖”,诗人以梅花开在孤山为引子,表达出诗人的兴致依然不减当年,同时邀请朋友一同去欣赏西湖美景。这里的“梅放”不仅指季节变换,更是诗人心情的象征,寓意着诗人的志趣依旧如初。

颔联“已惭南阁谈经席,莫问高阳旧酒徒”,诗人自谦地说自己已经不能胜任昔日与高阳酒徒们一起畅谈佛法的场面,但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这些朋友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已惭”和“莫问”都表达了诗人的谦逊和对过去的怀念。

颈联“别有嗜痂挥翰墨,谁能品味到莼鲈”,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独特爱好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别有嗜痂”是指诗人对于绘画和书法的特殊喜好,而“谁能品味到莼鲈”则是诗人对于家乡美食的独特感受,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乡土情怀。

尾联“归来还把图书列,一笑先生合号迂”,诗人以回归故乡的场景为结尾,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追求,同时也讽刺了那些迂腐之辈。这里的“归来”和“笑”都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朋友们在西湖的游历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对于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于生活的独到见解。诗人的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感人,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