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云岫
注释:真诚地询问平安,真诚地回答,从未一句是虚言。可惜失去了当时的意思,直到如今话语还未圆满。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面对他人询问时的真实心态,他始终坚守着真实的原则,不会为了迎合他人而说出不真实的话。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曾经的想法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的话语已经不再符合当初的初衷。因此,诗人深感遗憾,觉得自己直到现在还没有做到言行一致,没有达到自己最初的目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题目为“忆母二首”中的第一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1. 胞衣瓶葬海南边,匝地鲸波到眼前。 释义:在海南岛的海边,用瓶子装殓着母亲的尸体,四周都是汹涌的海浪。 译文:在海南岛的海边,用瓶子装殓着母亲的尸体,四周都是汹涌的海浪。 注释:胞衣瓶葬:古代丧葬习俗,将尸体放在特制的玻璃瓶或瓷瓶中。海南边:指中国海南省的海边。匝地:四周环绕。鲸波
【解析】 “母”,即母亲,这里指的是作者的母亲。“二首”是说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忆”,回忆。“二首”,指《忆母二首》共两首。“天不高兮海不深,白云飞处定关心。”意思是:天空并不高远,海洋并不深沉,但白云飘飞之处必定有我惦记着你。“天”“海”,指天地、大海,诗人通过夸张手法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白云”,指代自己的母亲。“定”字,表明诗人对母亲的无限牵挂和深深的思念之情。“蒲鞋”
注释: 百尺竿头亲进步,分明一哑更无增。 是谁未到竿头者,也说鹏飞九万里。 百尺高的竿子顶端,亲眼看到再进一步; 明明白白的真理,怎么能说它没有增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颂古十首中的第五首。诗中以“飞”字为中心,从竿头、一哑、鹏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指出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强调要不断进取,追求更高
注释:收拾好行装早早地出门,遇到老朋友就谈诗论文。回到家里一起喝三杯酒,不知不觉天空中的太阳已经西斜。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之作。前两句写诗人早起准备上路的情景;后两句则是对朋友的临别赠言:“莫负好时光”,勉励友人好好珍惜这难得的相聚时刻,并劝酒饯行,以表惜别的情谊。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毫无雕琢之迹,却感情真挚,意境深远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楚心荪维那: 这句可能是在引用屈原的名句或相关典故,意指忠诚和坚持。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诗人,其作品多涉及忠诚和爱国的主题。“楚心”可能指的是屈原的忠贞之心,“荪”在这里可能是对屈原的一种尊称或别称。“维那”在这里可能是一种修辞手法,类似于古文中的虚词,用以加强语气或表达情感。 2. 千载骚人沉骨冷: “骚人”指的是屈原,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
《答源侍者》是宋代诗人释云岫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 诗句释义: 1. 铁航未肯下沧海:铁航没有愿意下降到沧海,意味着铁航不愿意屈服或放下。 2. 消息无端忽寄来:消息毫无预兆地突然寄来,表明消息的来源和内容让人意外。 - 译文: 1. 铁航没有愿意下降到沧海,消息毫无预兆地突然寄来。 2. 在六年的雪山上,隐藏着什么底细?我的眼睛为谁而开启? -
注释:这盏灯已经没有了油,只能放在那里照亮九州大地。但突然下起了暴雨和狂风,把这盏被风吹灭的灯吹灭了。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场景,即一盏灯在暴风雨中被吹灭。这个场景可能象征着某种希望或信念被破坏。诗中的“破灯盏”和“无油”暗示着希望或信念的消失,而“光明照九州”则表达了一种希望或信念的力量。最后一句“暴雨暴风吹灭了,光明不在旧床头”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希望或信念的无常性
注释:原本想三次尝试却总是失败,偶然一次却一跃成功。回来后冷眼审视这一切,痛苦的教训让我难忘,这并不是一种恩惠。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追求成功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和痛苦,以及由此带来的反思和感悟。诗中“有意三回遭点额,无心一跃过龙门”描绘了作者在多次尝试后仍然失败的困境,但最终却因为偶然的成功而感到欣慰。然而,当作者冷静地回顾整个过程时,却发现这种成功并非真正的恩赐,而是一次偶然的机会
注释: 1. 初心未歇忆钱塘 - 回忆钱塘(今杭州市)的往事 2. 不为闲游再渡江 - 不想再次游玩,不再过江 3. 自恨一生多癖病 - 自叹一生中有许多嗜好和毛病 4. 四明山好懒开窗 - 对四明山(位于浙江)很向往,却懒得打开窗户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在钱塘(今杭州市)的生活的回忆以及他对当前生活的不满。诗中充满了深深的怀旧和遗憾。 “初心未歇忆钱塘,不为闲游再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