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云岫
【注释】 《寄五师北山讲主》:这首诗是写给五师的。五师是唐代高僧神秀。五师,即指神秀和尚。北山,指庐山。 “一书不问不相违”,一信,即书信,不问,就是不发问。不相违,就是不相违背。意思是:我给五师写信,只写一句话,不发问,你也不要回答,也不相违背。这是对五师的尊重。 “指迹慕归谁救迟”,指迹慕归,意译为“追念往昔”。谁救迟,意译为:“谁救我回乡?”这一句是说:我追念往昔,想回家看看,可是没有机会
注释: 1. 干戈倒用识安危,方便垂慈接个谁:干戈倒用表示和平,方便垂慈表示仁慈。接个谁,是询问谁能得到这种恩惠。 2. 每每见僧陪面笑:每当见到和尚,总是看到他们面带笑容。 3. 祖师门户放教低:祖师的门庭可以随意进入,不加以限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和尚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尚们和平、慈悲的赞美之情。 首句“干戈倒用识安危”,意为在战乱时期,和尚们能够以慈悲为怀,化解纷争
注释:荷叶圆圆的,像镜子;菱角尖尖的,像锥子。真是讨厌古人,没有智慧,预先偷走了我的诗。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赞美荷花和菱角时所作。诗中通过对这两种植物形态特征的细致描述,展现了它们各自独特的美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古人无智慧行为的讽刺
【注释】 常乐,即“常乐山”,岊山和尚的住处所在。不乐不居,意指无欲则刚。便乐,意谓有欲亦能乐。 乐其乐也,意谓乐于所乐,得其所乐。 祖翁,这里指常乐岊山和尚。封疆,意谓疆域。秋风,意谓萧瑟的风声。占得多,意谓占据着多。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从内容上看,此诗是写画中之景与画外之意。画中的“常乐岊山和尚”和“一目秋风”等物,都给人以清旷空灵之感。画中的景物,似乎都在表现和尚的心境。
【注释】: 锦障:指用彩色织成的帷幕。桃花春色里:指春日桃花盛开的时候。白衣雪屋:指道士的茅舍,因道士多服白色道袍而称之,雪是白色的。月明中:指月夜,明亮的月光中。海上仙山:指海上的神仙居住的地方。第一峰:即第一峰顶。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友人高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隐居生活的赞颂之情,寄托了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玲珑岩畔看云处,帢帻峰头步月时。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玲珑岩畔欣赏云海的壮丽景象,以及在帢帻峰头漫步赏月的情景。 注释: - 玲珑岩畔:指山中风景秀丽的地方。 - 云处:云雾缭绕之处。 - 帢帻峰头: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 步月时:即在月光下漫步。 一句庭前柏树子,何曾吟作五言诗。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诗歌创作的感慨,他回忆起自己曾经创作过五言诗的经历。 注释: - 一句庭前柏树子
【注释】 寄昌化治平和尚: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这首诗写于他晚年时对唐昌寺的追忆。 老来长忆唐昌寺:指作者在老年的时候,常怀念当年在唐昌寺剃发受戒时的往事。唐昌寺,位于今河南洛阳市西。 剃发染衣情未磨:意谓当时出家时的心情,尚未完全平静下来。 万叠山高双涧急,仲宣楼上月明多:万叠山,指太白山。仲宣楼,为东晋谢尚所建,在太白山西麓,故址尚存。这里指东晋时期的诗人谢灵运
病起棱层骨数茎,尽情提挈强为生。 思量袯襫当年事,道在大雄山上行。 注释:病重之后,骨骼瘦弱,只能勉强支撑着身体,生活得非常艰难。回想过去年轻时的事情,曾经在佛祖的道场里修行。现在虽然身体衰弱,但仍然坚定地信仰佛法,希望能在大雄山的佛教圣地继续修行。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病重之际,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修行的初心,以及对佛道的坚定信仰
注释:百舌鸟常常跟随众禽一起飞行,只有得到春风百种鸟鸣声。 毛羽不佳谗舌便,桃花枝上骂黄鹂。 译文:百舌鸟的羽毛不好,但舌头尖利善于说人坏话,它飞到桃花树上去骂黄莺。 赏析:诗中的百舌鸟虽然羽毛不漂亮,但它的舌头非常锋利,擅长说人的坏话。在桃花树上,黄莺成了它的攻击对象。诗人通过描绘百舌鸟的形象和行为特点,揭示了人类中那些喜欢说别人坏话、挑拨离间的人的心理特征。同时
寄西野先生 - 旧知重逢,六年相聚相忘 1. 旧友重逢,六年未见 - 西野先生,旧时朋友 - 六年时光,未变初心 2. 相聚时光,彼此不相违 - 相聚共度,岁月静好 - 不弃不离,友谊长存 3. 闲庭信步,回忆松根石上 - 漫步山间,回忆往昔 - 松根石上,岁月痕迹 4. 君子如玉,当今更显真章 - 君子风范,品德高尚 - 当今之世,更显其珍贵 5. 赏析与评析 - 诗作赏析,品味人生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