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箕
这首诗由五首诗组成,每首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风格。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首: 廞庭自三山送荔枝分韵得缃字(注:廞庭是古代的一种宫殿名称,这里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宫廷场所。三山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与荔枝有关。缃字在这里可能是一个典故或者是一种象征。) 译文:从三山送过来的荔枝,在宫中分韵吟咏时得到“缃”这个字眼。 赏析:这首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热闹而富有诗意的场景。通过使用“廞庭”
【注释】 1. 蜡梅:即腊梅,又名蜡梅、香蜡、黄梅木。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卵形或椭圆形,花有单瓣和重瓣之分,花瓣五片,黄色或白色,有香味。果为蒴果,种子黑色。冬季开花,花期长。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差,生长缓慢而健壮。 2. 色异政自贵:指其颜色与众不同,因而地位尊贵。 3. 未堪嗟:不值得嗟叹。 4. 灵蜂:蜜蜂。 5. 幻作姚家花:指腊梅在冬天开放,像姚家姑娘一样美丽。姚家
这是一首由白居易所作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37首诗。这首诗的主题是描述荔枝的美味和采摘过程以及与友人分享的快乐,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句解析: 廞庭自三山送荔枝分韵得缃字:我收到了从三山(今浙江温州)送来的荔枝,我们开始用“缃”字进行分韵。 炎精孕秀储气详,荔枝结实魁群芳:在炎热的气候中,荔枝果实孕育出秀气,并且是众多果实中味道最佳的。 我有犹子客南服,千里眷念情不忘
度侄从事行亲迎之礼于傅氏朋旧各赋诗赠别老叔虽凄凉阮巷老大谢家可无数语以饯行色 注释: 1. 度侄从事行亲迎之礼:让侄子参与亲事的礼仪活动。 2. 傅氏:指侄子姓傅。 3. 朋旧:老朋友。 4. 赋诗赠别:写诗送别。 5. 老叔:侄子的父亲。 6. 虽凄凉:虽然凄凉。 7. 阮巷:地名,这里指侄子家。 8. 谢家:指侄子的家族,谢家有很多贤能之人。 9. 无数语:用无数的语言表达。 10.
春夜对月弹琴有怀 一春春雨连春阴,今夕何夕月满林。 举头遥望星汉碧,皎皎明镜悬东岑。 栏杆浩叹三顾影,有酒有酒谁与斟。 我思两弟怨以喑,邈不可见愁缔心。 含愁更奏绿绮琴,匣中埃蠹尘土侵。 解弦更张试促轸,怨入怀抱难成音。 两君青春竟瓶沉,天阔怅望商与参。 高高在上杳难诘,矫首涕泗忧思深。 欲结今生未了因,尚蕲来世盟可寻。 君游九泉闻不闻,安知阿兄心悲吟。 【注释】: - 一春:一年中的春天。 -
原诗: 伤哉行行,白日跳丸莫可留。 混混而去,青春过隙不能反。 谁怜生者长自欢,不念死者日益远。 吁嗟此理从古然,世事浮云共舒卷。 我生顾影空伶仃,雁序零落如晓星。 悠悠天道不可语,黯黯悲恨无时停。 可堪嫠妇束行李,挈取稚子同归宁。 注释: 1. 伤哉(叹词): 感叹之声。 2. 行行: 步行的样子,形容走得很快。 3. 白日跳丸: 比喻时间过得飞快。 4. 混混(hùn)而去:
【注释】君比昌黎颇似之:你与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相比,很像他。 号啼不问但吟诗:哭喊叫唤也不去询问,只是吟诗作赋。 贮储甚愧邻僧谊:自己很惭愧不如邻居僧人的才能。 不与卢仝更与谁:不与卢仝(即卢植)比较了,还有谁呢? 【赏析】 次叔通推官见寄二首其二是韩愈写给次弟次叔通的一首诗。次叔通当时任宣州观察使。这首诗是诗人对次弟的劝勉诗。 首句“君比昌黎颇似之”,说次弟比韩愈还像韩愈
谁念溪翁我念之,折腰为米见诸诗。春秧夏穟苦萦抱,不似东坡更似谁。} 《再次叔通来字诗字韵二首·其二》是宋代刘学箕的诗作。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生活艰辛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命运的无奈感慨。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哲学态度,即在人生旅途中,面对各种困境与挑战时,应保持一种平和与超然的心态。 从诗的结构上看,“谁念溪翁我念之”一句首先引入主题
梅花自秦汉而下,无一语焉至宋鲍参军照始赏其韵。而寓之诗,然则梅之见于赋咏者,实自明远始也。 译文: 梅花从秦汉时代开始,没有人称赞它,直到宋代的鲍照才开始欣赏它的韵味。这首诗通过赞美梅花来寄托诗人的情感。那么,梅在诗歌赋咏中,实际上始于明远。 注释: 玉零乱:比喻梅花如玉石般零散破碎。 冻雀相飞鸣:形容寒冷天气中,鸟儿们相互追逐嬉戏,发出清脆的鸣叫声。 俯啄苔上花
【注释】 秋云冥冥:秋云浓密昏暗。未开霁:没有下雨,天空阴暗。 搔首怀人:指思念亲人。 特地:专门,特意。 双鲤:指书信、信使。 果然:果然如此。两诗:两首诗歌。 【赏析】 这是一首写友人送信的七律。 开头两句写景。“秋云冥冥”,是说天气阴沉欲雨,秋日的天空,总是这样阴沉沉地罩着;“未开霁”则说明这种阴云密布的天气并没有放晴。这就为下文写诗人盼望来信埋下了伏笔。“搔首怀人”,是说自己在闷闷不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