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法薰
诗句原文: 不坐空王殿,不挂本来衣。何须便恁么,切忌未生时。 注释解释: - 不坐空王殿:这里可能指的是不依赖于外在的权威或形式,强调内在的自我修养和精神独立。"空王殿"可能象征着某种虚幻或虚无的境界,而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拒绝被这些表象所迷惑,而是坚持内心的真实与纯洁。 - 不挂本来衣:这里的"本来衣"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五阴"(色、受、想、行、识)中的一种,即人的本性或本质
诗句: 祖师门下,尺水丈波。若也觑得破,轮王髻中珠分文不直。 译文: 在禅宗的大师傅们那里,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水滴也能引发波澜。如果能洞察其中的真谛,那就如同从佛陀的发髻中取出一粒珠宝,价值连城。如果无法领悟其中的智慧,就像在佛家的经典中迷失,只能感叹世间的纷扰与烦恼。 注释: 1. 祖师门下:指的是禅宗大师的门下,是禅宗修行的起点。2. 尺水丈波:形容事物虽小却能引发巨大的变化。3. 轮王髻中珠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其一百八 释法薰 三通鼓罢,簇簇上来。 诸人减却多少威光,南山入地三尺。 译文: 在寺庙的钟声敲响三次后,信徒们蜂拥而上。众人在佛像前低头忏悔,他们的威严与荣耀瞬间消失无踪,仿佛连那巍峨的南山也低了三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信徒们在寺庙钟声响起后的情景。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循环,信徒们的行为则展示了人们对信仰的虔诚和对神灵的敬畏
注释:从上佛祖逆风扬尘,即逆风而行,扬起尘土。后代儿孙日中迷路,意为后代的儿孙在中午时分迷失了方向,无法找到出路。却忆禾山老古锥,指的是回忆起禾山上的那根古老的铁锥。逢人偏道解打鼓,意思是每当遇到人,他总是解释打鼓的事情。 赏析:这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描述,揭露了他们的虚伪和自私。诗中的“逆风扬尘”、“日中迷路”等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这些人的行为和态度。同时
【注释】偈颂:这是一首关于买卖田地的诗。东边贵买,西边贱卖:指在土地肥沃、地价高昂的地方购买田地,而在地价低廉、土地贫瘠的地方卖出。 田地稳密衲僧,不妨游戏自在:田地肥沃,可以安心耕种;地价低廉,可以随意交易。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买卖田地的诗,通过对比东边和西边的土地价值,表达了作者对土地买卖的看法。他认为,无论是地价高昂还是地价低廉的土地,都可以安心从事农业生产,不必过于在意土地的价值
注释:相见不必生气,因为你穷困,所以我同样贫穷。我常常起早贪黑的奔波劳碌,还有那些夜晚赶路的人。 赏析:此诗反映了作者与朋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诗人在诗中表达出对朋友的关心与理解,同时通过描述自己的生活状况来衬托朋友的不易,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与无奈。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深沉真挚,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是一首富有生活哲理的佳作
诗句解释 - 布袋头结:这里的“布袋头”指的是佛教的法器之一,通常指一种圆形的帽子或头饰。而“结”在此处可能是指结界或者某种形式的束缚。整体上,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某种宗教仪式或修行中的场景,强调了某种内在的约束力或限制。 - 圣凡路绝:这表达了一种状态,即通过某种方式(可能是一种修行、冥想等方式)达到了超越世俗的境界,即所谓的“圣”与“凡”之间的界限被清除或打破了。 - 蜡人冰,鹅护雪
注释: 首句“无过”是说没有什么过失,即没有过错。第二句“直与”是说直接说出。第三、四句写南山上有口,不敢随意说话,因为一旦说错就会被笑死。第五句“露柱”指古代宫室中的柱子,这里比喻为天。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不要有丝毫的差错和过失,因为一旦出错就会有大的危险。就像南山上的口子,不敢随意开口说话,否则就会因此被嘲笑而死亡。 诗人告诫人们要谨慎行事,避免因小失大。这种态度在今天仍然有其价值
【释义】:这是一首颂佛诗。首句“禁足护生”意为保护众生,不要伤害。 【注释】:禁足:佛教用语,指不杀生戒。护生:指不杀害生命(包括一切有情和无情之物)。 第二、三句“西天此土”,指佛教徒所信仰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是修行人的最终归宿。 第四句“尽是死门”,指进入涅槃后的境界,是解脱生死轮回的最后阶段。 第五句“终非活路”,指达到涅槃境界后,不再转世为凡夫俗子。 【赏析】
注释: 1. 一夏过半,久参事慢:一个夏天已经过去了一半,长时间地处理事务显得有些迟缓。 2. 伶俐衲僧,一咬便断:形容那些聪明伶俐的僧人,一旦抓住问题就能迅速解决。 3. “一咬”二句:指禅宗中的顿悟。这里用“一咬”比喻瞬间领悟,用“便断”表示立刻解决问题。 译文: 在一个炎热的夏季已经过去一半的时候,我长时间地处理事情,感觉有些迟钝。那些聪明伶俐的僧人,一旦抓住问题就会迅速解决。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