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法薰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直下是,直下是”:这两句可能表达了某种直接、坦率或无保留的态度。 2. “没量大人,抬脚不起”:这一句可能是在形容某人的气量狭小,即使面对大问题也无法接受,从而无法迈出改变的步伐。 3. “可怜伎死杜禅和”,犹是哓哓挂唇齿:这里的“伎死”可能是指技艺高超的人,而“杜禅和”可能是对某位禅宗大师的尊称。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技艺高超到让人敬畏的大师们
注释: 1. 一夏过半,久参事慢:一个夏天已经过去了一半,长时间地处理事务显得有些迟缓。 2. 伶俐衲僧,一咬便断:形容那些聪明伶俐的僧人,一旦抓住问题就能迅速解决。 3. “一咬”二句:指禅宗中的顿悟。这里用“一咬”比喻瞬间领悟,用“便断”表示立刻解决问题。 译文: 在一个炎热的夏季已经过去一半的时候,我长时间地处理事情,感觉有些迟钝。那些聪明伶俐的僧人,一旦抓住问题就会迅速解决。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应看语言是否生动形象,然后分析其表达技巧,最后理解其思想情感。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八十七”这两句诗是说摩耶佛母,现女主身;退藏于密,得一以宁。这是对摩耶佛母的描述:“摩耶佛母”就是摩耶夫人(摩耶:佛教中释迦牟尼的母亲),她现在化身为主人婆娑罗(摩耶)的身相。“退藏于密”指佛祖把佛性、智慧等深奥的教义隐藏起来
【注释】 深固幽远:深邃、稳固,幽隐深远。 无人能到:没有人能够到达。 山前:山的前面。 一片:指一大片田地。 松竹清风浩浩:松树和竹子在清风吹过的时候发出飒飒声,声音浩浩大荡,好像风卷着松竹在行走。 缺齿老胡:缺齿老人,意谓年纪已长而牙齿不全的人。 妙:美妙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深固幽远,无人能到”
【注释】 肥:肥胖,此处形容人胖得过分。 儱(zōu)俑(yǒng):古代一种无头无尾的陶制玩具。 腹孔:腹部,这里指肚子。 不识字:不认字,指愚笨或没有文化。 有钱用:有钱财可以使用。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前两句写肥儱俑,是说那些胖子,虽然身体肥胖,但却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只是浪费粮食,而他们却可以花钱买饭吃。后两句写不识字的人,是没有文化的,但是这些人却可以有钱花。这首诗通过对比
【注释】 偈:《佛说维摩经》中有文殊与维摩居士对话的记载,文殊问维摩诘:“吾今入此门,当以何为证?”维摩诘答:“我无疾于色,无以声闻,亦无以禅定、解脱等心取涅槃。” 颂:这是一首偈颂,“偈”,就是诗,是佛教用语。颂,是一种韵文体裁,有固定的格律和格式。 一百三十三首:这是《维摩诘经》中的一百三十三品。 其九十八:这是《维摩诘经》中的第九十八品。 无门,无户:没有门可进,没有户可出。 文殊
注释: 前佛的法纪,后佛的性命,都由衲僧掌握(即佛教禅宗)。衲僧腰间挂着历书,三年中一定有一年会闰月(即二月),不知是东平打破了镜子,还是镜破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禅宗僧侣对历法和时间的看法。诗中的"前佛纪纲,后佛性命"表达了对佛教历史传承的重视,同时也揭示了佛教教义对于生命、时间和宇宙的深刻理解。"衲僧腰间古历日"则形象地描绘了禅宗僧侣随身携带历书的情景,展现了他们深谙天文地理的知识
【注释】 偈颂:佛教禅宗用语,指佛门弟子所作的赞颂。 西天:梵语“西方”的音译,指释迦牟尼成道的地方——印度。 碧眼胡:指古西域中天竺国国王阿育王(公元前327—前298年),以眼如碧玉而著称,故称。 尽力道:谓竭尽一切力量。 识不识:意即是否识得、理解得了。 临际:临近,此处指到达。 德山:为唐代名僧。 太平奸贼:意指那些在太平时期作奸犯恶的人。 【赏析】
释梵琮的《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九十三》是宋代诗人释梵琮的作品。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深刻思想。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息虑迷源,明机自昧。”这句诗表达了禅宗追求内心平静和悟性觉醒的理念。释梵琮在这里强调了在修行过程中,人们需要摆脱外界的干扰,找到自己的内心根源。而“明机”则是指智慧与悟性,是修行者达到心灵觉醒的关键所在。 “祖师知有处,诸人不知
【注释】 偈颂:佛门中的一种唱诵经文的形式。一百三十三首:这是佛教《心地观经》中的一首偈颂。“偈”是佛家语,指长篇韵文。“颂”即“歌”,是佛教的赞歌,多用于念诵经文时。此诗为颂佛之词。 见得彻:见到事物的本质。用得亲:运用得熟练。阳春:指春天。不同调:不和谐。入水见长人:比喻在困难的情况下能显出才能。撒向阎浮(yānfú)人不顾:抛洒到人间。阎浮,梵语阿修罗所居之处,泛指南方。这里指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