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法薰
【注释】 偈颂:一种佛教用语,用韵文形式表达佛理。 刬:删去、抹去。 公案:指禅宗的机锋,是禅语中用来点拨、开悟的言语或境界。见成:现成的、现成的公案。打叠:整理、收拾。 瞎驴趁队:比喻盲人跟着盲人走。过新罗:到日本。空眨眼:形容禅宗祖师圆寂时,弟子们茫然不知其意。 【赏析】 这首偈颂的意思是:是句也是非句,是字也是非字,公案已经存在,不必再收拾整理。盲人瞎驴跟随队伍走过新罗国
这首诗的译文是: 尽大地不是自己,参天荆棘。 尽大地总是自己,满目尘埃。 横三竖四,捏聚放开。 要与南山相见,还我第一筹来。 注释和赏析如下: 1. 第一句:“尽大地不是自己,参天荆棘。”这句诗表达了对自我认知的一种反思,即认识到自己在世间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周围环境紧密相连,就像是荆棘丛生、布满障碍的地带。这里的“参天荆棘”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充满挑战和困难的世界
【注释】 不著佛:不要执著于佛教。 不著法:不要执著于佛法。 不著僧:不要执著于僧人。 春花烂熳:春天的花儿盛开得非常艳丽。 绸缪:准备,周密地考虑。 若将:如果。 会:领会,领悟。 特地:特意。 惹:招来。 愁:忧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诗。偈颂是佛教中的一种唱诵形式,用韵文表达教义或进行修行,以唱诵的形式诵读出来。此偈颂以四句短句为主,语言简练,音韵和谐,富有哲理意味。 全诗分为三段
这首诗的翻译可以是:“佛法两个字,不怕烂掉。俊快的衲僧,隔着墙看到角落。临济和德山,错过一步。” 注释: - 佛法二字:指的是佛教的教义或教法。 - 俊快衲僧:指的是一个快速而灵活的僧人。 - 隔墙见角:形容距离远,难以看清或看清楚。 - 蹉过一著:错过了一步。 赏析: 这首偈颂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于佛法的理解。它强调了佛法的重要性,即使被人们忽视或遗忘,也不会失去其价值。同时
【注释】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八十一:“偈”是佛教用语,即佛经中的偈文或韵文。“颂”是佛门诵唱用的诗歌。“偈颂”即指佛经中诵读时的诗赞。此为佛教禅宗的颂语之一。“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即《百丈语录》中收录的一百三十三则佛门颂语。“其八十一”指的是其中第八十一首。 拽(zhuāi):拖拉;扯动。 末后(mò):最后。 不住:不能停留。 灭度 (miè dù):灭除烦恼、达到涅槃的境地。 总非吾弟子
赤肉团上,壁立万仞。 注释:《楞严经》卷四说:“如百千世界,皆如赤肉团和合相也。”《楞伽经》卷三说:“此身如大圆镜,内悬一肉团,外覆赤衣,其形如半月。”这里把佛的真身比喻为“赤肉团”。“壁立万仞”即形容高耸云霄。 译文:佛的真身就像那高耸入云的摩天之壁,巍峨而庄严。 临济德山,因邪打正。 注释:临济宗祖师德山和尚(756-841)有一首颂诗:“岩前古桧树,半死半生间。枯干倚青天,霜雪无由干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七十六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有祖以来,话作两橛。 注释: - 万古长空:指的是时间漫长,没有尽头的天空,形容时间的广阔和永恒。 - 一朝风月:指的是一瞬间的美好时光,风和月亮的结合,形容时间的短暂和美好。 - 有祖以来:指从有祖先开始到现在的时间。 - 话作两橛:意思是说话像是被分成了两截,比喻言论或言语的不连贯、不完整。 - 石田好是明明说:意思是在石田这个地方
这首诗的译文是: 明亮如同太阳,黑暗如同漆。 通天大路被万重铁壁所包围。 南山口犹如血盆大口,谁敢妄自通行? 注释: 明如日,黑如漆 - 这里的明和黑都是比喻的意思,用来描绘某种事物的表面现象。明在这里指光亮,暗则指黑暗。 通天大路,万重铁壁 - 这句话描述了一种坚固的防御或保护措施,像是天空一样广阔而坚固的防线,周围又有重重的铁壁围绕。 南山口似血盆 - 这句话用“血盆”来形容南山的入口
【注释】 偈颂:佛教中的一种诗歌体裁,是唱诵佛经的赞歌。 龙门客:指佛教徒。 点额:佛教用语,指在头上点一下作为标志,表示已皈依佛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作者劝诫信佛者不要只停留在形式上的信仰上,而应深入到实际修行中去。 “至道无难”,这是说,真正的佛法是没有难处的,只要真心去学,就没有什么困难。 “惟嫌拣择”,这是说,真正有悟性的人,是不喜欢去挑拣、去选择的
诗句释义: 1. 寸丝不挂,赤肉犹存。 - 这里指的是身体上没有任何衣物遮盖,但内在仍然保持纯洁和健康("寸丝"可能是指细小的毛发或皮肤上的汗毛等细微之处,"赤肉尤存"意味着内在的健康和纯洁)。 2. 黄头碧眼,叫屈无门。 - 形容某种生物(可能是动物),有着黄色的头部和绿色的眼睛,但似乎无法为自己辩解或申诉("黄头碧眼"可能是指某种颜色混合的外观,"叫屈无门"表示无法找到合适的解释或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