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法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德山棒头短,临济喝声低。”德山禅寺的棒子很短,临济禅师的喝声很柔和。“不伤物义句,赵州东院西。”这两句话是说:没有伤害到物的本性,在赵州从谂大师的东院西厢房中。“德山棒”是禅宗的一种棒法,是禅宗祖师达摩所传的一式佛门绝学。棒打是禅宗祖师达摩所创立的禅宗基本功夫之一,是禅宗丛林中常用的一种修行方法,也是禅宗特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是要使弟子们达到悟性的境界
【注释】 “偈颂”指佛教中唱诵佛经的韵文,也泛称佛教歌赞。“十五首”是《五灯会元》中的一组偈颂。 “床窄先卧”:比喻有才者在事业未成前要谦卑地生活。 “粥稀后坐”:比喻有德者在功成名就后才谈享受。 “耳聩(kuì)要声高”:比喻有才者需要听到好的意见才能进步。 “眼昏宜字大”:比喻有德者需要看到好的榜样才能进步。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人生态度和修养的哲理诗
【注释】: 1. 偈颂:佛教中用诗歌形式表达教义、劝导人们修行的文学体裁,称为“偈”,颂是歌颂的意思。 2. 以大圆觉:以大智慧来觉悟。 3. 为我伽蓝:作为我修行的道场。 4. 云上树:形容高远而不可及的树木。 5. 身心安居:指内心平静,外在安详。 6. 平等性智:即平等无差别的智慧。 7. 熟睡寐语:熟睡时的话语。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画面,传达出作者对禅宗修行理念的理解。
注释:穿透骨髓的寒风直扑进庭院,太阳从南边升起又在门前迎接。僧人不解世事,只一味的过着这样的生活。 赏析:此诗写诗人因被贬而心感凄凉、悲愤难抑的心情,以禅理来排遣苦闷。首句“透骨霜风入户庭”描绘了一幅冷冽的画面,寒风刺骨,仿佛能透过肌肤直达心底;“日南长至又逢迎”,则写出了阳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又不得不面对这残酷的现实,这种对比强烈,让人倍感凄凉。后两句“衲僧不解论时节,只么堆堆过此生”
保福寺僧人借水献花,这和尚白天迷失在南山的庙门下,他总是怀有粗心的本性。 只是不敢说出真相,小慈心妨碍了他的大慈心
【注释】 偈颂:佛教中的一种说唱文学。六十八首,指佛经中的一首《大般涅槃经》的偈颂。通身白汗,全身汗水。清风:指凉爽的风。 【赏析】 这首诗是佛家语译体诗。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写秋雨梧桐,秋声林壑,未归客途,归心如箭,通身白汗等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归家之思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开头两句写秋雨梧桐。“秋声满林壑”,是秋天到来时大自然的声响,是秋天的景色,也是诗人内心的感受;“秋雨滴梧桐”
这首诗的大意是:采药的人和医生相遇,他们互相帮助。杀人或救人,都不眨眼,但白玉没有瑕疵却有瑕疵,比喻人也有缺点。 译文: 采药的人与医生相遇,他们互相帮助,共同救治患者。 注释: - 采药人:指采药治病的人。 - 用药:指医生根据病情开药方。 - 相逢一会家:相遇并相互帮助。 - 杀人活人不眨眼:形容医生对待患者的态度,不论杀人还是救人都不眨眼睛。 - 白玉无瑕:形容人的品德高尚纯洁
注释:飞来峰高不可攀,冷泉水深难以饮。僧人到此究竟要做什么,尽力修行神疲好休息。 赏析:本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攀登飞来峰的艰难,以及在修炼过程中身心疲惫的情况。诗人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修行者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禅意。整首诗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注释】 偈颂六十八首 其六十一: 放下觅无踪,尽力提不起。 寸铁未施,刀锵满地,明眼衲僧失巴鼻。 【赏析】 此偈是一首讽刺诗,讥刺了贪嗔痴慢等烦恼习气。 前二句“放下觅无踪,用力提不起”,意思是说:你放下一切杂念妄想,却怎么也找不到它;你用力去提,却怎么也提不起来。这两句表面看起来似乎在说佛家所提倡的空性思想,实则不然。这里所说的“放下”并不是指真正的放下,而是指执著于世俗的欲望、功利
【译文】: 松柏千年常青,不被世人看重。牡丹一日盛开红艳,满城公子为之陶醉。 【注释】: 松柏:指松和柏树,象征高洁坚贞。 不入时人意:不被世俗所理解。 牡丹:指富贵的牡丹花,常用来比喻权贵。 一日红、一日红:一天天变红,形容牡丹开得很繁盛。 醉:沉醉。 【赏析】: 此诗以松柏喻节操,以牡丹喻荣华富贵;以松柏千年青,牡丹一日红作比,赞美了松柏的坚韧与牡丹的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