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愚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及情感、领悟诗歌的主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浏览全诗,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能够反映作者感情或者能体现某种手法特点的词句,分析它们在诗中的作用以及所传达出的感情或者体现出来的手法
恭钦二禅人之长庚 恭钦,对禅宗二祖僧璨的敬称。长庚,即慧可(632~713),唐初僧人。 难兄难弟未全知,毒种从来眼戴眉。 指慧可与僧璨是难兄难弟。慧可因被僧璨打而入山修道。“毒种”比喻僧璨对慧可的伤害和侮辱。 若到鄞江有云处,九峰寒碧锁清池。 鄞江在浙江宁波,为古名,今属宁波市海曙区。九峰山位于宁波市象山县,以峰多、奇秀著称,相传为夏禹治水时铸剑之地。 此句化用杜甫诗句“会当凌绝顶
石床久矣卧云林,六十银丝两鬓侵。 海上浮杯心已息,掬溪容我窃棠阴。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老渔夫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注解以及深入赏析。 1. 原文: 石床久矣卧云林,六十银丝两鬓侵。 海上浮杯心已息,掬溪容我窃棠阴。 2. 译文: (石头床上)长久以来躺卧在云雾之中,六十年的时光让双鬓染上了银丝。 海上泛舟时心情已经平静,小溪边让我得以偷得一丝清凉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天宝年间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送别友人的情景。下面逐句解释: 第一句:肃然凝目引秋光,帆过东溟白鸟行。 - 肃然:形容人的态度庄重严肃。 - 凝目:凝视,注视。 - 引:此处意为引导、带动。 - 秋光:秋天的光景,这里指秋天的景色。 - 东溟:东海之滨,古代用以泛指东方之地。 - 白鸟:白色的鸟,常用来比喻信使或使者。 - 行:行走,这里指船航行。 第二句
【注释】 1. 齐禅者:这里指禅宗修行人。道场:佛教讲经说法、修习戒定慧的地方,也特指僧团讲说经法的场所。 2. 峰从险处自孤起:山峰从险要的地方独自耸立起来。 3. 石到虎边飞冽泉:石头到达虎口旁,飞溅出清凉的水花。 4. 门户既难子宜去:门径既然难以寻找,你就应该离去。 5. 莫辞深雪立庭前:不要因为大雪而拒绝站在庭院前面。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山水的诗。首句以“峰”起兴
注释: - 慧禅人之万年:指的是禅宗大师慧能的一生。 - 鼠入钱筒伎已穷:比喻那些追求名利的人,就像老鼠一样,钻进了钱眼里,最终一无所有。 - 十年踪迹眼头空:指诗人自己十年来的行踪,已经变得空虚、无意义。 - 如今又问平田路:现在又来询问通往平田的路,暗示诗人对过去的经历或遭遇感到困惑或迷茫。 - 山舍半吹黄叶风:形容诗人在山中居住时,偶尔感受到秋天的气息,以及随之而来的萧瑟和寂寥。 赏析:
【注释】 示明禅者:指禅宗的“面壁而坐,终日凝思”的一种修行方式。风规:风向,即风的方向。久寂寥:很长时间没有动静。儿孙:儿辈子孙。旋旋:盘旋,回旋。新条:新的枝条。不知:不知道。断臂:比喻为修行而舍去的肢体。缘何事:为什么。血洒空庭:“血溅庭院”。雪未消:雪花还没有融化。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一枯枝上挂满了雪花,来比喻禅宗修行者的精神境界
【注释】示祖:给祖先看。躬:亲自。禅人:指禅宗的人。 【赏析】此诗以禅宗公案“见与不见”为题材,表现禅宗的“顿悟”。首句说,祖意明明在尔躬(你身上),你若看见它,它便消失了;若看不见它,它也还存在。第二句承上启下,说禅宗人要“拟心”,就是想心,想心是靠不住的,还是不要想的好。第三句用一个故事来说明,禅宗人在修行时,往往把树叶当成禅定对象,结果树上的叶子掉下来了,禅宗人的禅定也失败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立足“三言”“五言”诗的格式特点,把握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首句“安座主更衣”,意思是说主客双方各按自己的规矩行事,不随便乱套,这是宾主之间互相尊重的态度。“良遂”是客人的自称,“敲麻谷门”是指敲门的动作,“相漫处主宾分”是说在宾主之间没有混为一谈,各自保持着应有的身份地位。“子来亲见虚堂叟”
【注释】 上四明守:即黄裳,字冕仲,号东阳,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第,任监察御史、礼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后因事贬为抚州刺史。大历七年(772)以右庶子致仕。天宝初又起用为太子少傅。 雨化仁陶德愈馨:指雨滋润万物,使之生发,而德性如陶冶一般深厚。 如春物物自生成:像春天里万物自然生长一样。 昔年秀水曾观政:当年秀水时曾任过观察使。 鄞江一样清:鄞江,即宁波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