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愚
【注释】 1. 渊禅人之乳峰:指山名。在今四川雅安市西,为佛教圣地之一。 2. 钝根难下顶门椎:意谓修行人因资质迟钝而难以达到悟道的“顶门”之境界。 3. 青霜黄叶压穷野:形容深秋景色。 4. 急急归来见隐之(“之”原作“者”,据冯至校注本改):急于返回隐居之地。 【赏析】 《蜀道难》是一首著名的古代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之一,全诗分为三部分,依次写蜀道的艰险
【注释】 1. 寂照庵主:指僧人。 2. 高踪:远去的踪迹。 3. 覆盆:比喻深藏不露。 4. 龛:小佛堂。 5. 见尽:看见,指见到山中云烟。 6. 未:表示程度,没有的意思。 7. 人:指僧人。 【赏析】 此诗写景,描绘了寂静的山林和幽静的寺院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与僧友交流的愉悦心情。 前三句都是写景,后一句是抒发情感。前三句通过描述“高踪”、“前身”
【译文】 和尚进献的符咒,是衲僧肘后的灵符,谁会管它从前有还是没有。 一块木板都不能担到底,又来依样画葫芦。 【赏析】 这首宋诗,以禅宗公案“拈花微笑”作引子,写一位禅师对弟子说出了一则禅语,即“衲僧肘后个灵符,谁管从前有与无。片板不能担到底,又来依样画葫芦。”这则禅语是禅宗中有名的公案。据载:在唐朝时,百丈怀海为了提倡禅学,特地写了《示众》。他在书中说道:“吾有一物,常亲持用,不令间断
注释:灵竺寺是权衡禅师的道场,婺州太守会双林也是权衡禅师的道场。不把任何字句表达出来来表明自己对宗法的看法,而是随处观察,在山清水秀中度过岁月。我想象着旧友金华(指慧理),不会让我的明月照回他的篷船。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都十分含蓄。“灵竺权衡之访婺守”是第一句,交代了诗人去灵竺寺寻访会双林的原因和地点,同时也点明了会双林和尚的名号。诗人以灵竺为背景
【注释】1. 演僧:即僧人。2. 史钱月林:即钱起(722-780),字仲文,汉族,唐朝诗人。3. 浚发:开导、启发。4. 灵机:灵感、机缘。5. 口角边:指说话的旁边,比喻说话的地方。6. 断崖:陡峭的山崖。7. 倒刹竿:指佛教中“倒把禅杖”的动作,表示不执着于世俗之物。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寺庙中的僧人,在口角边开导着灵感,断崖上的瀑布让人感到寒冷刺骨
注释: 露水激荡着风吹打着岸边的草,秋天到了,我挽起衣襟,不知道该到哪里去乘上我的小舟。 真正的无为是知道如何作为的人,不要像支遁一样泥泞中的沃洲求索而不得。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通过送别友人登上小船远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 首句“露激风抟岸草秋”,描绘了一幅深秋季节,清晨的江边景象。露水、风、岸边的草,都显得特别清晰。这里用“激”字,既表现了风的猛烈
诗句释义: 1. 儒释同科到者稀,道融冰雪鉴精微。 - 儒释同科:指的是儒家和佛教在学问或道理上的共同之处。 - 到者稀:形容到达的人很少。 - 道融冰雪鉴精微:比喻佛法如冰雪般纯洁而深邃,能够洞察事物的精微之理。这里的“道”可能指佛家的道理或教义,而“冰雪”则形容其纯洁无暇。 2. 和平堂上公馀坐,静看寒云片片归。 - 和平堂:可能是某个官员的办公场所,也暗示着和谐、宁静的氛围。 - 公馀
这首诗是诗人对侍者的一种比喻,表达了他对侍者的关心和期望。 守得乌薪暖气回:这里的“乌薪”指的是黑色的煤炭,象征着寒冷和黑暗。"暖气回"表示煤炭的温暖使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给人一种暖意。 夜深寒重易成灰:夜晚的天气寒冷,空气湿度大,煤炭在燃烧过程中容易产生灰烬。这象征着侍者在艰苦的环境中工作,可能会面临困难和挫折。 因思百丈重挑拨:这里的“百丈”可能是指某种高难度的工作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溥禅者西还”——溥禅者:可能指溥禅的使者或溥禅本人,西还:向西返回。 - 注释: “溥”意为广、大,“禅者”即僧人,“溥禅者”可能是指某位高僧或使者;“西还”表示从西边回来。 - 译文: (使者)溥禅的大德或使者从西边回来。 2. “梅影稀疏兰叶香——梅影稀疏:梅花的影子稀疏而隐约可见;兰叶香:指的是兰花的香气。 - 注释: “梅影”和“兰叶”是春天常见的景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名为《万松山赠张省元》。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译文和赏析: 1. 钻仰无门扉不通 注释:形容山高峻而难以攀登。“钻仰”意味着攀援、仰望,“无门扉不通”则表达了山路崎岖,难以到达的意境。 2. 静如古井鉴秋容 注释:“古井”象征着宁静深远,“鉴秋容”则描绘了深秋时节,井水清澈见底,映照出秋天的景象。 3. 乐天自得道中术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