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信息进行赏析,注意从思想内容、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几个方面分析。 “秋林返照散孤烟,秋水涵虚混碧天”,意思是说:夕阳西下时,树林里的树影映照出斑驳的光影,天空中飘荡着淡淡的烟雾,秋天的江水与空中的云气相融,仿佛连成一片。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秋天江边夕照图
【注释】 对:面对。雨:指秋雨。 绿水绿于染,青山青欲流。 形容雨后湖水碧绿得如同被染色一样,山色青翠欲流。 一飞洞庭雨,万树尽生秋。 洞庭湖的雨水洒向湖面,使得湖面上的树木都披上了一层秋色。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以浓重的笔墨描绘了洞庭湖畔的山水美景,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明快,给人以美感和享受
【解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燕市来过剧孟家”,剧孟即剧秦,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史记·游侠列传》云:剧孟为人好义,喜任侠,周游列国而不知去,人或说之:“剧孟非长者,不能安也。”剧孟闻此大笑曰:“若真长者者,固知安乎?”《汉书·游侠传》:“剧孟,齐临淄人,少与张负为交,以财雄齐,游侠相趋附。数岁中尽得赵、代、齐、卫、鲁、梁六国之诸侯。皆闻孟名而请致款焉,由是声闻于齐、赵之间。”
【诗句释义】 东临碣石,沧海无埃。碣石山位于渤海之滨,是观沧海的著名景点。沧海即大海,此处用来形容海阔天空、无边无际的景象。 灵若勃怒,超腾如驶。这里的“灵”指的是大海的生机,而“勃怒”则形容大海的力量,给人一种澎湃激昂的感觉。“超腾如驶”则描绘了大海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景象。 齐入汨出,轮天轴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海的水从四面八方涌向中间,如同天地间一根巨大的支柱支撑着大地。 连涎八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赏析诗歌要从内容主旨、语言风格、表现手法和结构思路等方面进行分析,答题时先答出诗句所描绘的画面,然后结合诗句从炼字、意境、情感、手法等进行分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徙倚高台对寂寥”,此句写诗人登高远望,看到秋色中的南京城,不禁生出一种寂寞之感,“徙倚”写出了诗人的孤寂之情。“徙倚”是徘徊
【注释】 1.素月:皎洁的月亮。 2.流采:流动的彩云。 3.西宫:指长安皇宫。 4.凄清若有霜:好像有霜一样清冷。 【译文】 皎洁的月亮从长安升起,像流动的彩云般美丽。 它把光芒照向皇宫,却使那里变得凄凉清冷。 仿佛带着霜的冷气,让人感到寒意袭人。 【赏析】 此诗描写了月亮在西宫中的映照景象。首句“素月”点明时间、地点和环境氛围。次句“流采媚朝阳”,描绘出朝日东升,阳光照耀之下
登楞伽寺阁 我早就寄情山水,苦于为六情凿刻; 乘着闲暇恣意搜寻,带同同伴凌上修阁。 远水回流群鸥影,寥天飞过一鹤影; 云梵落秋林中,霜钟流夜壑中。 岑寂的灵异栖息,决莽的隐沦托付; 烟月空人襟怀,藏腑自疏瀹。 天游岂在遐外,境超即寥廓。 注释: 1. 夙心寄山水:早先就对山水有着深厚的情感。 2. 六情凿:六种情感或欲望被“凿”出或压抑。 3. 乘暇:利用空闲时间。 4. 携侣淩修阁
【注释】 一片寒云树杪生:一片冷清的白云,从树梢上升起。 旋飞秋雨佐江声:秋天的雨随风旋转飞舞着。 模糊不识巴山路:在雨中看不清四川(巴蜀)的道路。 听得猿啼是客程:听到猿猴的叫声,才意识到这是去蜀地的旅程。 【赏析】 此诗作于乾道三年(1167)春,诗人在成都送别友人时有感而作。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衬情,寓情于景,富有韵味。首句“一片寒云树杪生”写景,“一片”总括了全篇
蟋蟀已在堂,凉风来飕飕。 注释:蟋蟀已经开始在庭院中鸣叫,凉风从窗户吹进来,发出飕飕的声音。 田作穫且盈,岁晚役车休。 注释:农田里收获的谷物已经堆积如山,年老力衰之后,可以不再操劳车马。 置酒会四邻,满坐半白头。 注释:摆下酒席招待邻里乡亲,满座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今我不为乐,日月如置邮。 注释:现在我不追求享乐,觉得时间就像被搁置在驿站一样。 昔与颠沛遭,蛾眉苦多仇。
【注释】 一点:形容月亮的光。清晖:指皎洁的月光。西风:秋风,秋天吹来的寒风。银釭:指蜡烛。绣阁:指华美的楼阁。玉塞:指边塞。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诗人在秋夜独居时看到一轮明月,联想到塞外孤城,有感而发。 “一点清晖入画栏”,是说月色如水,透过窗户映入室内。画阑:指装饰着花纹图案的栏杆,即窗棂。“清晖”二字,既写出了月色之明,又点出了月光的皎洁、晶莹。 “西风吹送雁声残”,是说秋风阵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