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溍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如下: 译文: 残阳下亭子还远,微风中斗笠易歪斜。稻畦低处看不见鹤影,草径弯弯蛇行过。治理国家知道无良策,谋生总有尽头时。殷勤整理黄菊花蕊,留着眼睛等秋花。 注释: - 残日亭犹远:意思是说太阳快要落山了还在远处的亭子里。 - 轻风帽易斜:意思是说在微风中,斗笠容易倾斜。 - 稻畦低没鹤:意思是说稻田里的小路低洼,看不见鹤的身影。 - 草径曲行蛇
【解析】 此为五律。首联“急雪下不止,朔风终夜鸣”,写诗人对边塞的深切关怀;颈联“饥虫应蚤蛰,老雁故南征”,借寒食节时令特征,表达对将士们思念之情;尾联“山中岁酒熟,不饮竟须倾”,写自己无法排遣的愁绪与无奈。全诗以景托情,情景相融,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国事的忧虑。 【答案】 译文:大雪不停降,刮着北风彻夜叫。饥饿的虫子早蛰伏,大雁向南又远征。生活艰难真难办,独酌无言更伤情
【注释】 《山中怀友》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组诗作品。此为组诗的第三首。此诗抒写了诗人与友人的真挚友谊,抒发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叹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之作,表现了王维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 前二句“疏放谁容我,交游重得君。”意思是:“我本疏放不羁之人,交游甚少,今日有幸结识您这样的朋友。”表达了他内心的欢欣和感激。 后四句“一笑能青眼,相思有白云。春风动闾巷,还往漫纷纷。”意思是
【注释】飞:比喻僧尼云游四方,到处传法。塔:指佛塔。 【赏析】此诗为悼念一位出家的僧人所作。首联写他到处云游,到处传法;颔联写他栖身故地,与世长辞;颈联写他年老体衰,双树成荫;尾联写他寂灭无踪,无人祭祀。全诗用典贴切,意境凄清
第一句“仰古嗟无及”,感叹自己无法与古贤相比,表达出对历史贤者的敬仰之情。 第二句“关情极可哀”,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注,情感深厚且令人悲哀。 第三、四句“祢生才见忌,贾傅直为灾”,分别引用了东汉时期祢衡和唐代贾岛的例子,他们因为自己的才华而被忌恨和排斥。 第五、六句“世肯怜樗栎,吾曾悔草莱”,描述了自己曾经因为才能出众而受到人们的误解和冷落,以及后来反思并后悔的行为。 第七
送友人 【注释】:乡路三百里,独归衣正单。 凉风紫洲水,斜月白沙滩。 灯火期方远,关山岁欲阑。 倚门应望汝,莫慢驻征鞍。 译文:送你走的时候,家乡离这里还有三百里的路呢,你一个人回来穿着单薄的衣服一定很冷吧! 凉风吹过紫洲的水,斜阳洒在沙滩上,一片宁静。 虽然我们分别了,但希望我们的友谊能够长存,永远不分离。 我站在门口,看着你离去,希望你能尽快到达你的目的地。
柴荆(用柴草编成的栅栏)太阳炎炎如火烧,柴门紧闭无栖息之地。 诗作可能似锦绣,突然醉酒却似泥泞。 贫困生涯惭渔艇,深衣追逐马蹄声中行。 萧条江海生感慨,芳草依然绿意盎然
五月廿日 不拟芙蓉佩,终焉挂寂寥。 百年多事始,千里一身遥。 巢燕惊华屋,鞲鹰望碧霄。 苍苍丛桂树,愁绝小山招。 注释: 五月廿日:即端午节。古代以五月五日为端午节,民间有悬挂艾草、菖蒲等驱邪避疫的习俗。 不拟芙蓉佩:不想要佩戴像荷花一样的饰品。芙蓉佩,指女子佩戴的饰物。 终焉挂寂寥:最终悬挂在空旷的地方,表达寂寞之感。 百年多事始,千里一身遥:人生百岁,开始时总是充满琐事,而远行万里
【注释】 1. 题李氏白石山房:题写于李氏白石山房的诗。李氏:人名。 2. 名山秀出鄱江曲:有名的山,秀丽地位于鄱阳江弯曲的地方,即江西南昌市西南的星子县一带。 3. 尚书履声忽已远:尚书,指唐代李华(字汉材),曾官太子少傅、吏部侍郎等,因直言敢谏,被贬谪为岳州司马,后迁庐州刺史。 4. 隐者新居在盘谷:隐者,指李华。盘谷,地名。在今江西德安县南。 5. 花开鸟鸣春昼永:花开鸟语,春天里白天长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赠夏德颂》,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夏德颂的敬仰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歌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赠夏德颂(节选) 注释: 1. 夏君怀抱何磊落:指夏德颂胸怀坦荡,志向远大。 2. 卜居不肯依城郭:选择居住的地方并不依靠城市中的繁华。 3. 丙舍新开近墓田:丙舍是指古代官署,新近建造,靠近墓地。 4. 雪柏霜松翳丘壑:形容山野间树木苍翠,自然景色秀丽。 5. 一朝兴来不可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