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溍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第一句:“聋丞遂已矣”,意为“聋丞已经去世”。 - 第二句:“目断山千重”,意为“视线穿过重重山脉”。 - 第三句:“烟霞故无志”,意为“烟霞失去了追求”。 - 第四句:“胜会何由逢”,意为“美好的聚会如何能够再次遇见”。 诗句注释 1. 聋丞遂已矣:指的是聋丞已经去世。这里的“聋丞”可能是一个特定的人物或名字
【注释】: 逸山,指隐逸之山。过姚紫英,姚紫英的别墅位于逸山中。苍髯翁,指隐居山林的老头。今晨,今天早上。碧苔,指绿色的苔藓。坐我松竹间,坐在我的松树竹子之间。野蔌,指野菜、野味。甘丰,美味丰盛。初无惊世谈,最初没有令人震惊的言论。颇多旷士风,有很多闲散之士的风格。念昔去岩壑,回忆起过去离开山岩和沟壑。辍耕白云中,停止耕作在白云之中。白云故,指白云山。无恙,没有受伤。只应,只是。山林癖
金华北山纪游八首灵源 迢迢上方界,水木翳清景。 山深不可留,日暮衣裳冷。 凄其怀昔游,百岁嗟俄顷。 注释: 迢迢:遥远的样子。上方界:指华山之南的上方,即华山以南的地方。翳:遮蔽。清景:清澈的景象。山深不可留:形容山深林密,难以停留。日暮:傍晚时分。凄其:凄凉之意。怀昔游:回想过去游玩的情景。百岁:一百年。嗟:感叹。俄顷:片刻。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金华北山所作的一首纪游诗
《龙湾夜泊》 乘潮出远浦,日莫北风平。 高亭不可望,遥遥笳鼓声。 月明寒雁下,江空夕烟生。 非关川途念,沈忧坐自盈。 注释:在涨潮的夜晚,离开远处的水边,天已黑了,北风很平静。 高高的亭子,望不到顶,远远传来战马的号角声和战鼓声。 月光明亮,寒冷的秋雁从天空飞过;江面空旷,傍晚的云烟升腾。 这并非因为思念家乡而忧愁,只是由于自己沉郁忧伤,所以总是感到烦恼不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夜行途中
《金华北山纪游八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组诗。其中“灵源”是这首诗的第一句,意思是在金华北山的灵源寺。 译文: 我沿着丛生的杂树穿过空荒之地, 忽然发现一座突兀的崖寺古迹; 幽花夹杂着红色的白色花朵, 古老的房屋掩映在云雨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金华北山灵源寺的诗。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寺庙的古老、幽静和美丽。通过描绘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建筑风格
【注释】: 灵源:山名,在今安徽歙县北。 远过云关宿:远去云关住宿。关即山口,云为云雾。 苍灯闪初夜:夜晚,灯光闪烁。 雨气蒸深屋:深屋内弥漫水汽。 清梵音:佛经中诵读的声音。 窈眇:幽深的样子。 松林曲:指寺院的钟声。 赏析: 金华北山纪游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作品。此诗写于唐肃宗至德三年(758),当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受牵连,被流放夜郎,途经歙县(古称“灵源”)时所作
【注释】 1. 宿云黄山作:在黄山住宿。宿,住宿,过夜。宿云,即宿在山中云雾缭绕的黄山。黄山,名山。作,创作,诗篇。 2. 束发弄文史:少年时期就爱好文学与历史。束发,古代男子二十岁时束发为成人之礼。弄文史,即研习文学与历史。 3. 挂席去瀛壖:辞别友人,离开海岸。瀛,海名,指渤海。壖,边缘地带。 4. 邂逅乖良会:偶然地与好友失散,未能再相聚。乖,违背、错过。 5. 摈落迨兹年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全诗押“重阳”韵,句句用韵,音节和谐悦耳。首联是说诗人羁留他乡,心情郁结;颔联写思归之切,梦寐以求;颈联写旅途遥远;尾联写归期无望,徒增愁情。 译文: 在异乡羁留,我多么怜惜这系着瓜的藤蔓,日夜思念那飞走的蓬草啊。 远游他乡,像羊祜那样的荆州太守,吴地的船帆,渺茫如霜风中的秋色。 赏析: 《和方韶父先生以满城风雨近重阳为韵七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组七绝。此组诗共七首
【注释】白衣:指道士服,因道士常穿白衣。慰风雨:安慰风雨飘摇的时世。 【赏析】方韶父先生是南宋末年著名词人,曾与周密、陈允平等结社唱和。这首词是作者为方韶父先生写的酬答之作,也是一首咏物诗。 “当年白衣人”,写方韶父先生的行状。白衣,指道士服,因道士常穿白衣。当年,指其未得志之前。白衣人,指其未出仕之时。当时,作者与方韶父先生都是未入仕途的读书人。 “赖以慰风雨”一句,意谓方韶父先生未仕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制司马公祠堂》,全文如下: 朔风吹破沧溟,白浪无馀地。 可怜甘棠树,乃尔能蔽芾。 借问谁所遗,马公古能吏。 当年印累累,庶务剧于猬。 藏龟不待灼,骋骏无留辔。 偪仄兵马区,蔼然承平意。 晏安亦聊尔,国步方不易。 至尊久尝胆,壮士频裂眦。 煌煌青冥钺,可同牛刀试。 呜呼豪俊人,竟偃风云志。 致身岂云卑,生世已其季。 安知颍川守,遂非庙堂器。 严祠闭寂寥,古木合苍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