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溍
【解析】 此诗首联写景,颔联叙事,颈联抒情,尾联议论。“遗堞”意为残破的城垣,“飞甍”指高耸的楼阁;“鼓鼙”是古代军中用鼓和战号指挥进退、攻守的器具;“灵湫”是山间泉水;“曲岸舟如失”是说岸边的小船仿佛失去了方向,“遥沙树欲浮”,远处的沙洲好像要被大浪吞灭。这两句诗写诗人站在楼上远眺,看到残破的城墙,高耸的楼阁在风中飘摇,而那遥远的沙洲仿佛随时会被大浪吞没,不禁为国难深伤
【注释】 1. 龙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2. 豸冠:古代官帽,这里指御史的官帽。 3. 汗颜居馆下:惭愧羞愧地在宾馆下等待。 4. 矫首望云端:抬头看着天边云彩。 5. 去路黄河直:离开的路像黄河一样直接。 6. 飞霜白日寒:天气寒冷,如飞霜般的冷。 7. 仙舟如可托:如果可以乘坐一艘神仙的船的话。 8. 归理钓鱼竿:回到家中整理钓鱼竿。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
【注释】 怀古:怀念古人,指吊古。荒碑:指晋安忠武王祠碑上的铭文。登楼晚望赊(shē):登上高楼晚眺,远望天边。赊,长。赊、悠同义。 秋阴:秋天的阴影。垂(chuí)野薄:覆盖着原野。 江势抱城斜:江水环绕着城墙倾斜。抱,环绕的意思。 天地悲游子:天地间令人悲伤的是游子。 冰霜感岁华:冰霜使岁月变得寒冷。 红尘:尘世。裋褐:粗布短衣,即粗服。 归兴:归乡的兴致。清笳(xiā):指羌笛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这首诗。本诗为送别之作,写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全诗四句,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前三句写水路行程之远,后二句写风雪之疾,末二句抒离别之情。 译文: 遥远的浙河水流淌不息,我们同船而行却各自不同归去。 手拉手告别时才刚刚起身,惊飞的船帆已如飞鸟一般离去。 野外小桥边有酒可供行人沽饮,风雪中前行须加厚衣服保暖。 遥望朋友啊,何时才能重聚?天长地久,鸿雁南飞渐行渐远。 注释:
【注释】宁海:今属浙江。煮海:即煮盐,用盐场的海水来煮食盐。淘沙:淘洗泥沙,指淘金。 【赏析】这两首诗是作者初到宁海时所作的。第一首写宁海的山川景物,第二首写渔民的生活。两首诗都是写景为主,通过写景表现了当地人民朴实无华的生活方式
【赏析】 这是一首怀才不遇的诗。诗人以桐木、青山、水仙、海山等为意象,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寂之情。 第一联“三尺枯桐树,相随年岁深”,是说自己如同枯桐之树,年岁渐长,岁月蹉跎,无人赏识。“三尺”是比喻自己身材矮小,也暗示自己年纪尚轻,但已经感到人生苦短了。“枯桐树”也是诗人自喻,表明自己像一棵老树一样已经失去了青春的活力和激情。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无奈。
默守知存道,清言不废儒。 默守:默默坚守。知存道:知道并保持儒家的道义。 清言:纯洁的话语。 不废儒:不要废弃儒家的学说。 身方同木石,名已在江湖。 身方同:身体和志气都和树木石头一样坚贞。 名已在江湖:名声已经流传于江湖。 木石:树木石头,这里代指南晋的谢安、桓温等隐居山林的名士。 江湖:指仕途。 此士须前席,何人属后车? 此士:这样的君子。前席:古代席地而坐,尊者居上,客人席于下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全诗的内容来理解。 本题中,“樽酒何人共”意思是:樽前举杯,与谁共饮?是说诗人在饮酒时想起了子践。“春光着处同”意思是:春光明媚,到处相同。是说诗人想到子践也像自己一样,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乾坤容野马
【注释】 1. 石头城:即今南京的石头山,为古吴王台。诗人曾在此与友人登临赋诗。诸老:指诗人的旧友、同僚。竮(fù):同“骛”,疾速。 2. 薄游成汗漫:谓诗人游历江南已久,如在仙境,无拘无束。 3. 高步觉竮(yǎn yìn):登上高处,眼界开阔,感觉舒畅。竮(yǎn)通“俨”。 【译文】 陪仇仁父先生登上石头城,谈笑中遇见了许多老朋友,但登临高处却忘了旧亭。漫游江南如在仙境
【注释】 凭轩:指凭倚窗台。儒冠误:儒家的帽子是读书人的标志,但此诗中却把戴儒帽的人比作迷途者。山深风雨恶:指山势高峻,风雨交加,天气恶劣。天阔羽毛低:指天空广阔,云层低垂。他日:将来。炎瘴:热带的湿热气候。连城:用来形容价值连城的珍珠。比喻人才或珍宝。荷殳(hē shū):持盾牌。这里以盾牌代指武士。涂泥:泥涂。比喻处境艰难。叹涂泥:意谓不敢自叹身世如泥涂一般。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