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处权
【注释】 ①表之:作者的表弟。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 ②离骚: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③胸中横太华:指胸襟宽广。 ④惊涛:《离骚》中有“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的句子,意为采木兰为裳,披薜荔为衣,乘长风破万里浪而行,意气风发,豪迈不羁。 ⑤廊庙器:在朝廷中担任要职的人。 ⑥刘向:西汉末年著名的辞赋家。王褒:汉代文学家。 【赏析】 《送表之》,是一首赠诗
【注释】 伟观堂:指作者的家。伟哉:大也,伟大。承平:太平,安定。翠华:皇帝仪仗队的旗子,这里泛指朝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退隐后在家乡所居的伟观堂写的一组咏史诗。诗的前四句描写伟观堂壮丽的景象。“孤烟落日对衔杯”,“孤烟”和“落日”都是写景,但都与诗人有关,因为诗人当时已年老体弱,所以有“孤烟”。诗人在这里以酒为伴,饮酒赋诗,抒发了诗人的情怀。“此观人间亦伟哉”
【注释】谹父:即李白。 【赏析】此诗是诗人送别友人李白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联写相见时的欣喜;颔联赞扬李白学识渊博(有“载腹五千卷”之说),并希望他能出仕为官;颈联称赞李白才华出众(有“三千杯酒浇肠”之说),并期待能登上云台(即宰相之位)。尾联表示要和李白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共商国事。全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
【注释】 (1)呈似表:一种书信。 2)闻说:据说。 3)烟尘近:指战争的烽火逼近。 4)惊奔道路长:战乱中人们四处奔走,路途遥远,心情惶恐不安。 5)草草:匆忙,仓促。 6)天意竞茫茫:天意不可捉摸。 7)山鸟寒亡路:山中的鸟儿在寒冷的路途中丧生。 8)溪花湿更香:溪边的花儿因为雨水而更加芬芳。 9)飘零值君子:自己颠沛流离,正值君子不弃之。 10)老眼慰悲凉:用这双老眼睛来抚慰内心的悲伤。
《寄朱希真》是宋朝时期的一首古诗,由李处权所作。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及翻译、赏析和背景: - 诗句释义: 1. “故人俱白发”:指作者与朱希真的朋友都已经到了白发的年龄,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了痕迹。 2. “念子始青袍”:作者思念朱希真是因为他现在刚刚穿上了青袍,意味着朱希真可能即将步入官场。 3. “仆色新生敬”:这里指的是作者对朱希真的敬意,尽管已经年老,但对年轻人仍充满敬意。 4.
注释: 早些时间就与你家的伯仲辈的贤人相识,他们谈笑风生地吹断各自的风烟。 人生都是如梦中一般,回家计划却需要沙上田。 后悔有三尺嘴的论心,恨没有一囊钱的生活。 他时局罢樵柯烂,小道谁知也有仙。 赏析: 诗是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开头两句:“蚤接君家伯仲贤,笑谈吹断各风烟。”意思是说,你早些时间就与你家的伯仲辈的贤人相识,他们谈笑风生地吹断各自的风烟
【注释】 1、丈人:对年长者的尊称。 2、斯文:这里指学问。 3、旦评:旧时指科举考试的成绩,借指有才学的人。 4、五马双旌:用为官的仪仗。 5、青云:比喻高官显爵。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景荀之作。首联点明送别的原因,是因为他“见斯文”。二、三两联写景荀之为人和其才华,四、五两联写景荀之仕途。末联祝愿景荀飞黄腾达。全诗以赠友为题,赞颂景荀的人品和才华,表达了对友人前程似锦的美好祝愿
【解析】 此诗首联“倾盖”是说与鄱阳人交往,“孤芳”指自己高洁自持。“寄林”指寄情于林,即归隐山林。颔联写自己的志趣。颈联用典,《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因不满当时社会现实和官场腐败,便挂印辞职,回到田园过上隐居生活。陶渊明在《归去来辞》中说:“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意思是说:依靠南窗寄托我的情怀,审视一下能容纳下几尺宽的床就可以了。这里暗指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是“一官似水”
【解析】 “表臣检校东皋雨中有怀诗以促归”一句中的“穷谷”是关键词,意为“荒僻的山谷”,而“正渴一尊同”一句中的“一尊”是关键词,意指“一杯酒”。 “旅泊愁春雨,春寒更北风。”两句写诗人在荒僻的山谷中漂泊、忧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乡亲人的牵挂。 “云山方秀发,烟树却冥蒙。”两句写诗人看到美丽的景色,但心情却并不愉快。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向往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 简柴端叟:作者自称。端,端正;端叟,即“端士”。端士,即正直之士。落落:指端士的气节。曳十牛:比喻端士的气节高洁如牛。曳,拖曳。曳牛,指端士的志向远大。老气飘飘横九州:形容端士的气度不凡。飘,飘扬;漂,浮游。九州,指天下。河伯,传说中黄河的神祗。未睹北海若:指端士尚未遇见真正的圣人。北海若(hé),传说中的圣人。鲁人,指孔丘,孔子,字仲尼,鲁国人。未识东家丘:指端士还未认识真正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