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缜
王缜的《松江至湖州又一日到四安登陆半日至广德》是明代诗人王缜创作的一篇七言绝句。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旅行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诗的第一句“才过吴门游上海,又从霅水到横山。”描绘了诗人刚离开苏州(吴门)去游玩上海,然后又从浙江的霅水出发前往横山的情景。这一行程体现了诗人对旅行的喜爱,以及对新环境的好奇与探索。 第二句“三年漫踏青鞋破,不似浮萍一味闲
【解析】 “黟县察院”是作者的官职,“闻蟋蟀有感”即因听到蟋蟀的声音而有所感触。首句“五月西风振叶鸣”,点明时间,渲染气氛。“凉催蟋蟀作秋声”写秋天来临,凉风阵阵,催促蟋蟀鸣叫;“忧来终夜不成寐”,写诗人因忧心忡忡,难以成眠。颔联直抒胸臆,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关切之情。尾联“坐听谯楼杀五更”,写夜深时,诗人仍静坐聆听,直到更鼓声响。 【答案】 译文: 五月里西风吹动树叶发出声响
经七盘陂 世路诚险哉,五里七盘曲。 复行五里长,七曲尤盘促。 渐觉步履高,始信嗟磨熟。 心目豁然开,宛如在天竺。 万山俨城垣,四面罗我足。 清风拂面来,瘦肤寒起粟。 天地此奇观,别是一仙局。 注释: - “经七盘陂”:经过七盘陂这个地方。 - “世路诚险哉,五里七盘曲”:世间的道路确实非常危险,短短五里的路程就曲折如七盘。 - “复行五里长,七曲尤盘促”:继续前行五里,道路更加曲折
【注释】1. 《立春后二日晓行山塘驿见白虹》:作者在立春后的第二天早晨行于山塘驿时,见到一道白虹。2. 天道:天意或天道。3. 垂象:指自然界的风云、雷电等现象,比喻帝王的行为。4. 正春初:正当春天之初。5. 我行山塘晓:作者行走于山塘驿。6. 知天爱吾君:知道上天爱护我们君主。7. 修德以祈年:修养德行祈求上天赐福。8. 阴气日云盛:阳气日渐衰退,阴气日渐兴盛。9. 履霜终冰坚:踩着霜
注释: 走笔次王文济宪副过安宁浴温泉之作韵 谁开浑沌窍,巧力亦云竭。 阴阳互藏根,体用有寒热。 乃知洪炉中,源头更清彻。 所以君子心,濯濯常自洁。 而况酩酊时,宁不慕冰雪。 何当共振衣,志趣点尔说。 译文: 谁能开启混浊的世界(混沌)的源头呢? 即使再怎么努力(巧力),也难以达到(竭)。 阴阳相互包容其根本,它们的体与用都有冷暖之分。 因此知道在那巨大的熔炉之中,泉水之源更显得清澈透彻。
【注释】汪有仁(1285-1346),元代诗人。 “紫阳山”在今江苏溧阳西北,山上有紫阳洞,相传为东晋谢安隐居地。 “山下风尘”,指当时政治腐败黑暗、战乱频仍的局势。“三百年”,泛指宋元明清几个朝代,意谓此地长期被外族占领。“认未真”,是说直到今天才看到它原来的样子。“轻风迟日一般春”,是说春天的气息已经吹遍了整个山谷,到处都洋溢着生机。 【赏析】 此诗首二句写登上紫阳山之所见,三
正德纪元十月间,吾东莞桃李花开后,得邸报御史奏,九月间京师城南李花满园。因感有作 注释: 1. 正德元年(1506年)十月,我所在的东莞县桃花和李花相继开放。 2. 邸报:皇宫的官署文书,指皇帝的诏令和皇帝的文稿。 3. 御史奏:朝廷派出去视察民情的官员向皇帝报告情况,称“上疏”。此处指皇帝的诏书。 4. 京师:京城,这里指北京。 5. 南城:北京城区。 6. 李花:李树开的花,又名“木李”
次陈公远重阳绝句五首 其一 【注释】 游:游览。彭城:今江苏徐州,为六朝古都。游乐:指赏菊游春。几家:几乎每家。踪迹:行踪。没水涯:流落无依。荒凉:衰微破败。 【赏析】 这首七绝,以“游”字领起,点明题旨。开头两句,写诗人在徐州游赏菊花,几乎每家都游赏了。这两句中包含两个典故。一是晋代的陶渊明,曾三次到彭泽作县令,因不满当时政治黑暗,弃职而归,躬耕田园;二是唐代王摩诘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
寓居姑孰有怀潘孔修次韵 前年同游雨花台,一路风光笑语回。 今日江风树渺茫,此般怀抱不曾开。
谢陈宗文少恭惠京笔 直节铦锋出帝乡,贮云含雾到滇阳。 等闲不说中书令,付与公权作谏章。 注释: 1. 直节铦锋出帝乡:比喻笔锋刚健挺拔、锋利无比。 2. 贮云含雾:比喻笔法精妙,如云雾缭绕,令人惊叹。 3. 滇阳:地名,位于今云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陈宗文少恭的赠诗,赞美其笔锋刚健挺拔、锋芒毕露,同时也赞赏他的才华和为人。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陈宗文少恭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