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西风振叶鸣,凉催蟋蟀作秋声。
忧来终夜不成寐,坐听谯楼杀五更。
【解析】
“黟县察院”是作者的官职,“闻蟋蟀有感”即因听到蟋蟀的声音而有所感触。首句“五月西风振叶鸣”,点明时间,渲染气氛。“凉催蟋蟀作秋声”写秋天来临,凉风阵阵,催促蟋蟀鸣叫;“忧来终夜不成寐”,写诗人因忧心忡忡,难以成眠。颔联直抒胸臆,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关切之情。尾联“坐听谯楼杀五更”,写夜深时,诗人仍静坐聆听,直到更鼓声响。
【答案】
译文:
五月里西风吹动树叶发出声响,凉意催发蟋蟀鸣叫入秋。
忧思萦怀彻夜难眠,静坐倾听谯楼报晓更夫敲钟。
赏析:《送人序》一诗作于乾道七年(1171)夏初,当时诗人正在黟县察院任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全诗从听觉落笔,以蟋蟀之声起兴,由景及情,由物及人,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与关怀。
“五月西风振叶鸣”,写秋风习习,落叶萧萧,蟋蟀鸣叫,渲染出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凉催蟋蟀作秋声”,以“凉”字总领下文“西风”、“落叶”、“蟋蟀”、“秋声”。这些景象,都是诗人所亲历亲感,所以触目伤情,感慨万端。
首联写诗人在中秋之夜听到蟋蟀声,触发了他对国事的忧患意识。“忧来终夜不成寐”,诗人因忧虑国事而彻夜难眠;而“坐听谯楼杀五更”,则表明诗人整夜都在为国事担忧而彻夜难眠。
颔联直抒胸臆:“忧来终夜不成寐”“坐听谯楼杀五更”,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不安以及由此引起的失眠。
尾联写诗人因担心国家大事而彻夜难眠,直至鸡叫三遍方才入睡。这既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也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