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山下半风尘,三百年来认未真。
今日分明山上望,轻风迟日一般春。

【注释】汪有仁(1285-1346),元代诗人。

“紫阳山”在今江苏溧阳西北,山上有紫阳洞,相传为东晋谢安隐居地。

“山下风尘”,指当时政治腐败黑暗、战乱频仍的局势。“三百年”,泛指宋元明清几个朝代,意谓此地长期被外族占领。“认未真”,是说直到今天才看到它原来的样子。“轻风迟日一般春”,是说春天的气息已经吹遍了整个山谷,到处都洋溢着生机。

【赏析】

此诗首二句写登上紫阳山之所见,三、四句写登临所感。全诗一气呵成,语言流畅自然。

首句“紫阳山下半风尘”,写登紫阳山之前,先交代一下山脚下的环境。紫阳山,又名紫阳峰,在今江苏省溧阳县西北部。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此山“山多石壁,高耸突兀,如刀削斧劈,其形如屏风”。山势雄伟险峻,气势磅礴。作者登上这座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风尘仆仆的景象。这里所说的“风尘”,不仅指山上遍布的草木,也指笼罩着紫阳山的一片肃杀气氛。这气氛是那么浓重,以致于连时间都似乎停止了前进的脚步,仿佛要一直停留在这肃杀的气氛之中。而“三百年来认未真”,则是指自元朝以来,紫阳山就处于外族统治之下,直到今天,才真正看到了它的本来面貌。

第二句“今日分明山上望”,是说作者终于来到了紫阳山的山顶上。这时,他才清楚地看到了紫阳山的本来面目。

第三句“轻风迟日一般春”,是说现在正值早春时节,山上到处弥漫着春风和煦的气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句诗中的“轻风迟日一般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作春天,使春风具有人的感情,从而更加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气息的喜爱之情。同时,这也暗示出了作者对早春季节的向往之情。因为在他的心中,早春时节是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是最值得人们珍惜和享受的季节。而在这早春时节,紫阳山上的景色更是令人陶醉。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作者在元朝统治下生活的艰辛岁月里。他曾经在一首诗中写到:“身在江南久,飘零又一年。”(见《寄怀》)意思是他在江南生活了很多年,但却始终无法安定下来。这种长期的漂泊生涯,使他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当他登上紫阳山时,不禁发出了这首感慨万千的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