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缜
【注释】 1. 渡盘江有感(《明诗纪事》卷二八):弘治年间,米鲁妖妇起兵作乱。当时朝廷派王守仁率军征讨。王守仁认为蛮族是“禽兽”,主张用武力解决,结果被打得大败而归。 2. 虔刘:残破杀戮。 3. 蹂躏:践踏;破坏。 4. 藩镇:指地方割据势力。 5. 鞭长莫及:鞭子虽然很长,但打到马肚子前却打不到了,意思是力量达不到。 6. 徵侧(zé cè):南越国君主赵眘的皇后。她曾率领十万军队攻打交趾郡
观沈材美大参与沐希申锦衣手卷走笔次韵 古道日以衰,所交非久敬。 沐侯与沈君,允矣不失正。 握手出肺肝,委身奉王命。 气味似陈雷,授受同思孟。 顾彼反覆手,置之不复诇。 而我来滇阳,步履来远迎。 咳唾散珠玑,谈笑壶觞罄。 乃知百世情,不较一日胜。 所以赏音人,在德不在令。 喈喈鸡催晨,萧萧雨成瞑。 嗟哉人世间,四美谁能并。 二妙真可人,常以琼琚赠。 注释: 1. 古道日以衰 -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再和沈绳斋与沐锦衣倡和图:这是第一句,意为再一次创作诗歌以赞美沈绳斋和沐锦衣的才华。 2. 贤达贵存心,能爱复能敬:这两句表达了对贤人君子的敬慕之情,他们既有爱心又保持尊重。 3. 卓哉沈绳斋,持矩就方正:赞扬沈绳斋的行为端正、规矩严明。 4. 旬宣到滇南,戚戚重民命:描述沈绳斋的行程,强调其关心民生的重要性。 5. 平生冰蘖操,瞥眼轻赵孟
见素征蜀告休而归次韵公从西蜀归,我向江东泊。 中流忽招呼,两鬓已非昨。 谈笑起清风,循省内无怍。 每思国有人,灾变何由作。 嗟天生公才,本以救民瘼。 莺凤翔高霄,无乃举措错。 倚注自有时,终为天下壑。 【注释】 公:指杜甫的朋友严武(字季鹰)。杜甫在成都草堂与严武交游甚密。杜甫曾于乾元二年(759)春离开成都草堂,携家赴渝州(今四川重庆),途中经过西蜀,曾写信给严武说:“吾衰久矣夫,何所望而能止
诗句释义: 1. 理欲毫釐差,要之在主敬。 - 强调理和欲之间需要保持细微的差别,关键在于个人的内心修养和对待事物的认真态度。 2. 譬如楩楠材,从绳乃归正。 - 比喻人才如楩楠般珍贵,只有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规范才能使其回归正道。 3. 沈君豪杰人,斋治以斯命。 - 赞美沈先生是一位有才华、有魄力的豪杰之人,用严格的自律来治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4. 检束放肆心,家法遵孔孟。 -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诗人林大钦所作,表达了对奸臣贾似道的不满和愤怒。以下是对每句的解释: - 木绵浦在漳浦县北四十里:木绵浦位于漳浦县北面四十里的地方。这里可能是作者描述地理位置的背景。 - 奸臣误邦国,万死有馀辜:奸臣误国,指的是奸臣误国的行为。这里的“万死”表示极大的罪过,而“有馀辜”表示罪过很大。 - 夫何贾似道,罪止不流徒:为什么贾似道会犯这样的错误
正德丁丑年六月二十九日清晨,天色已黑,有一颗大星出现,犹如蓬星一样巨大而长,是五倍的蓬星。它的颜色红艳,照在地上如白昼一般,从东北方升起后进入天体,就像裂开了一样,看到的人都很惊奇。我于是即兴赋诗记录这一奇观。 有一颗比蓬星还要大的星,红色的光芒宛如太阳。 六月开始在东方亮起,一直向北进入太空。 突然天空好像被打开,照射到人们身上让人感到恐惧。 虽然天远,但人道近,裨灶也有许多疑惑。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岱创作的。它描绘了正德丁丑七月初一的大雨,对农民造成极大的损害。 译文: 正德八年(1513年)正月初一,大暴雨下了整整十几天,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痛苦。 大水从哪里来,已经五天不停雨了。 正当秋季庄稼生长的时候,却遭受了洪水的破坏。 人们都想筑巢而居,可是洪水却冲到了城门附近。 田地一半被洪水淹没,飞沙走石,都城和乡村一片茫然。 看不到船和船只归来,只听到哭声不断。
冰纹簟传韩子,螫手花蛇说柳州。 蕲州七年问艾情,民病几时得瘳? 诗句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冰纹簟传韩子” - 关键词:冰纹、簟传 - 解释:此句形容蕲州簟的纹理如同冰雪般透明清晰。簟(dian),是一种古代用竹子或藤编织的席子。"冰纹"意味着簟的纹理非常细腻,像冰一样晶莹剔透。"传韩子"则可能指的是与韩子有关的典故或者故事。 - 背景分析
【注释】: 1. 正德乙巳:指正德六年。 2. 平溪二力:在福建。 3. 孙阿八:作者的友人。 4. 广中来:广中,即广东。 5. 朝廷罚米四百石:朝廷对孙阿八家罚以四百石(一石约当十斗)米。 6. 任给事中:任某官职给事中。 7. 言失当:说话不当。 8. 薰沐:沐浴,这里指书信。 9. 开缄:打开信封。 10. 颛蒙:指愚昧无知。 11. 圣明:英明。 12. 翰林:指文渊阁、翰林院等官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