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思想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佳人燕赵出”,这一句是诗人对佳人的赞叹,“佳人”即美人,“燕赵”指今河北、山东等地,这里泛指北方游女。《汉书·地理志》载:“燕国之北有渔阳,右碣石,南通朝鲜、乐浪。”渔阳一带多出产良马,故以之借指佳人。“佳人燕赵出”意谓佳人在燕代地区出生的。佳人,这里是指美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逐句翻译诗歌,最后在关键句子上加上注释并赏析。 本诗的译文为: 凶猛的老虎多么狰狞可怕,但谁也不敢去冒犯。勇敢的冯妇,善于搏击,名声传四方。 深林邃谷处处有它的身影。一声怒吼,百兽惊逃。山边村户人家时常能见到它。连那些狗羊也惟恐被它吃掉了。 渡江渡河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采莲曲:描述采莲女的美丽和动作,以及她与荷花的亲密关系。 2. 二八娉婷采莲女:描绘了两位年轻女子(二八,即十六岁)美丽动人,正忙碌地采集莲花。 - 注释:"二八"指年轻女子的年龄。 3. 采莲爱采双头蕊:强调女性对莲花中特殊部分的喜爱。 - 注释:"双头蕊"是莲花的一个特征,即两片花瓣相连形成的独特形态。 4. 绿波摇动落红衣:描述了荷花在水中摇曳时,花瓣落下的情景。
以下是对《宝剑篇》的逐句释义:\\ \textbf{双龙宝剑千金直,芙蓉光芒雪花白。}\\ 宝剑是双龙形状,价值千金;剑身发出的光芒如同芙蓉和雪花交织。\\ \\ \textbf{横行曾斩月支头,腥血尚凝今几秋。}\\ 此剑曾在月支(古国名)战场上斩敌,其上仍有血迹未干。\\ \\ \textbf{晴虹入夜贯牛斗,虎豹遁逃魑魅走。}\\ 在晴朗的夜晚,彩虹穿透云层,连星宿也为之动容
子夜吴歌四首 越来溪畔荷花盛开,夏日采莲女子如若耶般美丽动人 1. 越来溪左右,两岸种荷花。 - 越来溪位于吴地,其两侧种植了成片的荷花。 - 六月时,吴地的女子们会来到河边采集荷花,她们如同若耶山上的仙女一般美丽。 2. 六月吴姬采,分明似若耶。 - 在炎热的六月里,吴地的女子们纷纷来到河边采莲。 - 她们手中的莲蓬与若耶山上的仙女手中的莲花相似,美丽动人。 3. 鸳鸯随画舫,日暮始还家。 -
泽国芙蓉吐,林园络纬鸣。 十分涵夜色,一片起秋声。 译文: 在泽国中,芙蓉花绽放着美丽,林间的鸟儿在鸣叫。 夜晚的景色被描绘得十分生动,仿佛可以听见秋天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夜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泽国的荷花、林中的鸟儿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泽国的荷花和林中的鸟儿进行对比,使得夜晚的景色更加丰富多彩。此外
子夜吴歌四首 草露三秋冷,蘋风午夜凉。 屏开云母白,衣试郁金香。 塞北无来信,相思几断肠。 注释: 草露:指初秋的早晨露水。三秋:三个季度,这里指初秋、深秋和冬季。冷:形容词,形容露水很冷。蘋风:指秋风。午夜:指深夜。 屏开:拉开屏风。云母:一种矿物,颜色白色,这里用作比喻,指白色的屏风。白:形容词,形容屏风的颜色。郁金:一种香料,这里用作比喻,指芬芳的香气。香:形容词,形容郁金的气味。 塞北
李夫人歌 未央宫殿秋宵永,返魂香爇黄金鼎。 少翁传报夫人来,是耶非耶空疑猜。 君王恍然见颜色,不语不言增叹息。 银河影转月未沉,彩云一散无由寻。 译文: 李夫人在未央宫殿中度过了漫长的秋夜,她在香炉中焚化了返魂香。 有人报告说李夫人来了,人们开始怀疑这是真的吗。 君王突然看到李夫人的颜色,他无言以对,只是叹息。 银河的影子转动月亮还没有落下,李夫人已经消散得无影无踪。 赏析:
诗句释义: 1. 明妃生长巫山村,雨露未沐椒房恩。 - 明妃: 指王昭君,被匈奴呼为“宁胡阏氏”。 - 巫山: 指王昭君的故乡,即今天的湖北巴东县。 - 雨露未沐: 意谓王昭君从小生活在偏远的山区,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或关注。 - 椒房: 古代帝王妻子的寝宫,这里借指皇宫。 - 椒房恩: 指的是王昭君因为出身卑微而被冷落,未能享受到皇室应有的待遇和宠爱。 2. 写图召幸在当日,不赂画工君不识。
邯郸富家女 邯郸,古地名。富家女,指邯郸地方的豪门大族中的女性。 选入王门 选入皇宫门内,即进入皇家。 已接阳台梦 已,已经。阳台,传说中仙女居住的地方。已接阳台梦,意指已经过上了仙人般的生活,即已经嫁给了皇帝。 还沾戚里恩 戚里,古代诸侯王所居之处,此处指皇帝的住所。还沾戚里恩,意指虽然已经嫁给了皇帝,但仍然得到皇帝的恩宠和照顾。 凤衾秋后冷 凤衾,用凤凰羽毛制成的被子,象征高贵和豪华。秋后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