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康
姚江草堂 草堂旧在姚江边,门对清流列环堵。明窗净几似仙家,中有佳人服勤苦。 养高懒去干州县,十载将心攻笔砚。兴来不赋散人歌,闲时只读功臣传。 珠玑文绣撑心胸,袖携长策朝重瞳。丹墀独对五千字,群英谁敢争前锋。 长安陌上恩荣日,从此金门遂通籍。青春衣绣入乌台,寒郤当年读书席。 客边日夜长相思,别来庭树生孙枝。清泉白石画中景,凉风疏雨灯前诗。 有时高望添惆怅,梦魂飞到姚江上。千树桃花几度红
庐墓儿 神塘山阳敬亭北,三尺高坟土花涩。 戚容满面谁家儿,向客未言先掩泣。 自言生身才八月,黄口呱呱流乳汁。 可怜儿父在鬼簿,催赴泉台趋令急。 此时阿母方始嫁,绿鬓红颜逾二十。 一朝忽作未亡人,无意独生判绝粒。 哭夫横抱似夫儿,夫业有儿还可葺。 茹悲饮恨度朝暮,鸾镜凤钗都什袭。 澜翻刘向列女传,手写共姜诗暗习。 寒灯不厌剪刀冷,暑夜勤将麻缕缉。 共嘲壮夫既夭折,弱稚那能保成立。 朱门众子多下流
庐墓儿 百年光景等须臾,思报慈恩心汲汲。 谁知此念竟虚负,母命云殂断呼吸。 吁天叩地了莫闻,猛欲下从无路入。 空将两眼带血泪,洒浸松根土痕湿。 田间来取蓼与荼,覆得新庵大如笠。 海枯石烂系哀思,何日何年忘郁悒。 我闻此言亦凄惨,下马坟前频慰揖。 为儿作歌儿谓谁,关西孙子其名伋
【注释与赏析】 竹溪:即竹溪县。 竹溪之水清且涟:竹溪的溪水清澈,水面泛着涟漪。 竹溪之竹多如烟:竹溪的竹林郁郁葱葱,如同烟雾弥漫。 竹溪主人懒出仕:竹溪的主人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的生活。 三十躬耕溪上田:三十岁的时候,他就在溪边种田,躬行农耕。 借问竹溪何所在:借问竹溪在哪里? 西望玉山东近海:西望远处的玉山,山下的大海。 一都门户五千家:一个村落有五千余户人家。 十代衣冠三百载:历代相传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送别》。 第一句“朝上北阙书,暮登南归途。”意思是说:早晨向朝廷上书呈奏,傍晚登上南去的路途。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第二句“朝阳无意逐鸣凤,私情但愿为慈乌。”这是说:太阳无心追逐那飞翔的凤凰,我的愿望只希望能成为一只慈爱的小乌。这里的"朝阳"、"鸣凤"、"慈乌"都指代了人。 第三句“轩车百辆,清酒百壶。”这句是说:有一辆装饰华丽的车子和一壶清澈的酒随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长歌行》,全诗如下: 年年别家来上道,天下名山半曾到。 能书能画复能诗,仿佛潘郎少年貌。 双瞳点漆髯如油,步趋轻举神仙流。 销暑爱眠白薤簟,御寒长着黑貂裘。 锦囊一方色如土,此物人看共称古。 常时携置行李中,盛贮瑶琴共梅谱。 平生懒上侯门书,等闲虚度三十余。 耻逐山翁跨黄犊,从教学士悬金鱼。 往来厌杀人家俗,每向禅房伴僧宿。 竹窗啼鸟日三竿,起沐尚嫌眠未足。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一首五言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同钝庵诸公吊李侍御墓的感慨和敬仰之情。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plaintext 同钝庵诸公吊李侍御墓 —— 同钝庵诸公:指与作者有深厚友谊的同辈友人;李侍御:李侍御,这里是指李侍御墓的主人。 乐庵江都人,来作昆山客 —— 乐庵江都人:指来自江南地区的文人。昆山客:指来到苏州昆山的文人。 布衣三十余,言行皆道德 —— 布衣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郭外东南隅,行行仅六里: - 土地颇高肥,泉流亦甘美。 - 昔人爱此民风和,王公薤露时来歌。 - 谁知兴废眼前事,旧坟渐少新坟多。 2. 杨生一乡彦,考盘在空谷: - 官田时趁雨中耕,父书夜向灯前读。 - 乐庵之墓屋东头,人物吾邦第一流。 3. 杨生怀贤悯芜秽,有时岁事来恭修: - 斯文在斯人,斯人不可作。 - 我欲荐梅花,梅花已零落。 4. 呜呼三尺法天下知
【解析】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潮、还”的写法。 【答案】 ①一片乡心在心头,睡不着觉。②一听到潮水来,立即起身出发。③我到了江南想你,想寄一封书信回去给你。译文:家乡的思恋之情像一片一样,无法排除心中的忧愁(思念)
这首诗是唐代文人沈亚之在一次乡试失败后,对自己和同僚的诗歌创作的一首评价。 首联“沈郎读书如好酒,终日喃喃不停口。”描绘了沈亚之读书的情景,就像喝酒一样沉迷其中,不停地读下去。这里用“好酒”作为比喻,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执着。 颔联“愈醉愈贪滋味佳,半夜葩经犹在手。”描绘了沈亚之在深夜仍手不释卷的学习状态,即使到了半夜,他依然在学习,手中的书仍然在手。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他对学习的热爱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