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康
【注释】 白发:指诗人的头发。 火炽扑难灭:形容火焰猛烈,难以扑灭。 波颓防亦倾:比喻像水波一样容易崩溃。 镜中:指镜子。 三物:指鬓发、眉毛、胡须。 无情:指人对事物的冷漠态度。 【赏析】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是全诗的关键。“火炽扑难灭”和“波颓防亦倾”两句都运用了“火”这个意象。诗人用“火炽扑难灭”来比喻自己政治上遭受挫折的心情,就像烈火一样,尽管人们想用各种方法去扑灭它,但仍然无法扑灭
【解析】 解答此题时,要逐句翻译诗句,然后分析其大意,最后赏析其艺术特点。 “怕将明镜照衰颜”,怕把明镜照出衰老的容颜。这句诗是说诗人害怕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颜。“一照衰颜一惘然。”照出了衰老的容颜,诗人就茫然不知所措了。“尺颈渐长如瘦鹤,半头尽秃似枯禅”,脖子渐渐变细如同瘦鹤,半边的头发都掉光了,如同枯死的禅宗。这是说自己的年纪老了,身体也日渐衰退了。“道逢远客疑非我,人困沉疴却是天”
南戴田家 不为功名恋锁缰,布衣甘老在南阳。 百年茅屋传家物,一卷农书教子方。 细柳高墙江上宅,野田荒草雨中羊。 东邻西舍皆良善,却笑他州有互乡。 译文: 不因为名利而留恋束缚,身穿布衣甘心老去在南阳。 百年的茅屋是传家的宝贝,一卷农书是教育孩子的法门。 细柳高墙映衬着江上的宅院,野田荒草中牛羊自在吃草。 东邻西舍的人们都是善良之人,却嘲笑他州的有人叫互乡。 注释: 1. 南戴田家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1)“曙鸦”是诗中的意象,“曙鸦”指早晨的乌鸦。黎明时分,乌鸦在天空盘旋飞翔,发出叫声。这里用“霜冷晓星高,群鸦近九霄。”描写了一幅霜冷、晓星高悬的清晨景象,以及乌鸦盘旋飞翔的生动画面。 (2)“禁城钟鼓响,环绕似随朝。”“禁城”指皇宫;“钟鼓”指宫门的警钟和鼓声;“环绕”是说宫门的警钟和鼓声随着乌鸦的飞翔而响起,好像它们跟随乌鸦一起前往朝廷一样
注释:思念友人,对雨而思君子,心中充满了万卷书籍。知心并非一日之功,有志向才能成为真正的儒者。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知识的渴望。"对雨思君子"描绘了诗人在下雨时独自思考的情景,展现了其深沉的内省。"胸中万卷书"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博学多识、学识渊博的形象。"知心非一日"强调了建立深厚友谊需要时间的沉淀,而非一蹴而就。最后一句"有志作真儒"则是对诗人理想的肯定
赵松雪家垂云石太卿得之赋诗次韵温如荆璞湿如云,松雪斋前旧所闻。 大地分时元有质,南山觅处更无群。 雨中谩遣书僮洗,竹里曾教学士欣。 回首平泉庄上路,断砖残瓦正纷纷。 注释: 1. 温如荆璞湿如云:形容石头温润如玉石般细腻、湿润。荆璞指未经打磨的玉石,此处用来形容石头温润、细腻。湿如云则形容石头的质地细腻如云朵般柔软。 2. 松雪斋前旧所闻
```plaintext送徐士恂(明)郑文康 脱却儒冠换吏巾,十年辛苦向谁陈。 暂从新例司刀笔,莫怨前程诉鬼神。 遇客谩言成朽木,读书还待作祥麟。 王嫱本是倾城色,爱惜黄金自误身。
【注释】 戊辰:年号。紫宸:皇帝的宫殿,在大明宫之北,故称紫宸。旧时指内廷。 【赏析】 “京国新元日”,首句点明诗题,说明是写元旦;“京国”指京城,也指京都长安。“元日”(正月初一)就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随朝入紫宸”意思是说随着朝廷进入皇宫(紫宸殿)。 “双亲故山下”,这句的意思是说在父母的坟前。“双亲”,即父母。“下”在这里是动词,是到的意思。“故山”,指父母的坟墓所在地。“称寿”指祝寿
注释: 1. 正大胸襟古怪姿,南都佳士重当时。 - “正大”表示心胸开阔,“古怪”形容个性独特。 - “南都”指的是南宋的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 - “佳士”指的是有才能的人。 - “重当时”表示重视当时的人才。 2. 生憎佛老添荆棘,坐笑杨朱泣路岐。 - “生憎”表示非常讨厌。 - “佛老”指佛教和道教。 - “添荆棘”比喻佛教和道教给社会带来麻烦或困扰。 -
久病遣怀 共言双眼似先公,更许精明有父风。 三日乍昏微见膜,一睛骤反半无瞳。 心牵邪色群神怒,人到中年百病攻。 正欲静观天下事,举头深恨视梦梦。 注释: - 久病遣怀:长期生病后,心情郁闷而写的诗。 - 共言:普遍的说法,这里指代大家的观点或看法。 - 双眼似先公:形容眼着明亮,如先贤公的双眼一样。 - 更许:更加允许。 - 精明有父风:聪明敏锐,有父亲般的风范。 - 三日乍昏微见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