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淳
【注释】 小年:指少女。镇南家:指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杨玉环。白日斜:指夕阳西下,黄昏时分。胡琴:一种弦乐器,用马尾或羊肠制成,有两根弦,音色高亢激越。胡曲:即“胡乐”,泛指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野菱花:指野生的菱角花。 【赏析】 此诗写于天宝(742-756)末年,诗人客居扬州,怀念故国,思念故人,感慨自己沦落异域。全诗四句二十字,每句七言,平仄相对,音调铿锵,读来朗朗上口。 第一句
【注释】 秋山:秋天的山,指庐山。 高县晓日:指在高县(今江西九江市)观赏清晨初升的太阳。 笋鞋:指嫩竹做的鞋子。 镜湖:指庐山西面的鄱阳湖,又名彭蠡湖、彭蠡泽、彭泽湖,古称彭蠡泽,又称彭蠡泽、彭蠡泽等。 贺老:唐代大诗人贺知章(659-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浙江越州(今绍兴市)人。 句曲:即句曲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境内,为道教圣地之一。 茅君:即茅盈(?—前120年)
《隋家杨柳古扬州》赏析 在唐之淳的《扬州竹枝词·隋家杨柳古扬州》中,隋家杨柳见证了扬州的历史沧桑。诗的开篇“隋家杨柳古扬州,杨叶无多野水流”就描绘了这株杨柳见证了隋家历史的沧桑,而杨叶虽然不多,却依然流淌在这条古老的河流之中。这里,诗人通过“隋家杨柳”象征扬州的历史与文化,而“杨叶无多”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野水流”则强调了自然与历史的交织。 第二句“莫说小红楼畔路
以下是对“扬州竹枝词四首”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句解读: - 往年歌管不曾闲:指的是过去的时候,歌舞升平,人们并不觉得闲暇。 - 遮莫商船到北湾:即便有商船驶向北边的湾港。 - 今日樵儿吹野曲:今天的樵夫在吹奏着乡村的民谣。 - 犹传一曲汉东山:这首歌曲仍然被流传下来,就像它来自汉东山一样。 2. 译文: - 往昔之时,歌舞升平,人们并没有感到闲暇。 - 即便有商船驶向北边的湾港。 -
注释:山居八事,其中之一是“耕田”。在夜晚吃饭时,经常遇到耕牛;在春天开始的时候,喜欢耕田。我只祝愿风调雨顺,不要担心官税私租。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他希望在山居生活中,能够自由自在地耕田、吃饭。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得到风调雨顺的天气,让农民们能够顺利地耕种庄稼,获得丰收。此外,他还希望政府不要征收过多的赋税和租金,让农民们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
这首诗是关于一幅十六罗汉画卷的。每句诗都描绘了一位罗汉的不同面貌和特点,展现了罗汉们的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的特点。 首联:“十六应真谁为写,无住庵主隆茂宗。”这两句诗描述了这幅画卷的作者——无住庵主隆茂宗。他创作了十六位应真的罗汉画像,使得他们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颔联:“茂宗亲入龙眠室,意匠仿佛将无同。”这两句诗描绘了画家隆茂宗深入观察生活,细致入微地描绘出罗汉们的神态。他的绘画技艺高超
岁暮奉呈公相 发春食沂水,岁晏复来兹。 如何羁旅踪,涉历绵绵时。 朝从我公出,驰猎北山陲。 骍弓挟白羽,紫燕从文骊。 莫归戎府闲,初月照大旗。 城近刁斗急,令严人语稀。 亦有二三友,摛毫匹书诗。 铿锵节征鼓,倡和叶埙篪。 今夕匪恒夕,岁律行推移。 作乐陈火戏,张灯送瑶卮。 献酬岂不欢,终觞前致辞。 春秋贵谨始,君子慎知几。 愿公益崇德,如彼星日辉。 上为国柱石,下作民蓍龟。 受脤殄凶丑
我们需要将这首诗的每个句子进行拆解并翻译。 1. 前船夫问后船夫:这里的“前”和“后”分别指的是两个不同的船夫,而“问”则表示这两个船夫之间在某种情境下的交流。 2. 尔在河南运米无:这里的“尔”可能指的是前船夫,而“在河南运米无”则是询问后船夫的情况。 3. 九十石粮车十辆:描述了前船夫所运输粮食的数量,其中“九十石”是粮食的重量单位,“十辆”则是形容车辆的数量。 4. 几多牛疋几人驱
南客新来北地居,莫因莼菜忆三吴。椹子酒胜桑落酒,槎头鱼赛细鳞鱼。 注释:南地的客人刚来到北方定居,请不要因为怀念江南的莼菜而想念苏州。椹子的酒比桑叶酒好,木筏头的鱼胜过细鳞鱼。 赏析:这首词是写诗人在异乡生活的体验和感受。首句“南客新来北地居”中的“南客新来北地居”是指来自南方的人到北方去居住。次句“莫因莼菜忆三吴”中的“莼菜”是指莼菜汤、莼菜羹等,这里指的是思念家乡的食物
【注释】 挂帆:船帆。挝鼓:敲打战鼓。耽耽:形容鼓声的急促响亮,也形容人忙碌。蚕:比喻船只很多。朝南、北:指南北各地的人来来往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长安和洛阳两个大都市之间的人员流动情况。诗一开头,诗人就描绘了长安与洛阳之间船帆高张,战鼓咚咚的繁忙景象。然后诗人又以“南船北船密如蚕”作比,形象地刻画了当时两地之间人员往来频繁,船只络绎不绝的热闹场面。最后两句是说:“往日南方人纷纷来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