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淳
解析 第1句:“遣怀” - 翻译:遣怀,意为排解忧愁。在这里,作者通过饮酒和写字的行为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情绪。 - 注释:遣怀,即“排解忧愁”。这是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通过转移注意力、做其他事情等方式来消除负面情绪。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遇到困难或不愉快的事情时,选择通过喝酒和写字的方式来释放压力,寻求心灵的慰藉。 第2句:“阻风中酒发鬅松” - 翻译:因为海上的风浪阻挡了船
注释: 1. “铁面将军立战勋”:这句话描述的是将军的英勇和战功。铁面将军指的是勇猛的武将,他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被尊称为“铁面将军”。 2. “青袍儒士学从军”:这句话描述了那些原本从事学术工作的人,现在也投身于战争之中,成为了军人。青袍儒士指的是古代的读书人,他们原本是文人墨客,现在却穿上了戎装,跟随军队征战。 3. “拟歌吉甫兴周颂”
【注释】塞下曲:唐代乐府诗。石头、火马:地名,唐时有石门关和火烧山关,皆在今甘肃境内。阴山:在今山西境内。长安:古都城名,在今西安西北。流年:指光阴。 【赏析】此诗为咏史诗,写诗人于旅途中遥望长安的所见所感。 “石头敲火马跑泉,直过阴山路八千。”这是从正面写长安。“石头”,是地名。“火马”,是指烽火台,古代边塞设有烽火台,每隔十里建一个,遇敌则点起狼烟,以警示四方。“跑泉”,即泉水奔流,水流湍急
【译文】 都护的书信中说,羽箭射中了班生。班生掷笔于酒泉东,天骄臂膀月支头骨。看取归来第一功。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多写边塞战争生活。 2、都护书传羽箭:指唐都护郭知运曾与吐蕃作战,用羽箭击败吐蕃军队。 3、班生:即王班,字长史,陇西成纪人。唐代文学家,曾任秘书郎、殿中侍御史等职。 4、掷笔于酒泉:指王班在酒泉(今甘肃酒泉)任上,文才出众,能以诗赋说服敌人投降。 5、天骄
【注释】 苦爱山川:苦心喜爱。于:在,此处指“于”字用作介词,表被动。卧游名:以卧游为名。卧游,古代的一种绘画方法,即画在纸上或绢上,人卧其旁,以观者所见为画中景物。 【赏析】 此诗是作者晚年所作,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前二句说自己虽喜欢山水,但不乐意出行。后二句写自己现在忽然成了江湖上的旅客,却要在舟中作起旅途行程的记录来。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这首诗的原文是:“晴景” 蜂蝶飞来花满枝,无风无雨两相宜。 红霞照影宜春苑,绿浪生香太液池。 注释: - 晴景: 晴朗的景象。 - 蜂蝶: 指蝴蝶和蜜蜂,它们是春天的代表。 - 飞来: 指它们在花枝间飞舞。 - 无风无雨: 形容天气非常晴好,没有风吹雨打。 - 两相宜: 指花朵和蜂蝶之间互相衬托,都很适宜。 - 红霞: 指天空中美丽的朝霞。 - 照影: 指太阳的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形成影子。 -
【注释】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一天禁火,这天称为寒食节。此句意为清明的夜晚,人们禁烟而赏花,夜游踏青。 水禽(zhōu):水中的鸟。 禁烟:即寒食节禁烟火。 留得春灯照二更:指元宵节之夜,人们在正月十五晚上观灯赏月。 【赏析】 这首诗写于寒食节,描写了寒食夜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全诗以景写情,通过描绘寒食夜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开头两句“风定云闲月倍明
偶题 世上岂无飧玉法,垆中亦有化金方。 不如去学刘玄石,一饮三年入醉乡。 注释: - 飧玉法:一种饮食方法,即食用玉石。 - 化金方:一种炼药的方法。 - 刘玄石:指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善于饮酒,可以使人醉生梦死。 赏析: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和感慨。诗人认为世间有许多美好的事物,比如“飧玉法”和“化金方”,但这些美好的事物往往难以得到,需要自己去学习和体验
【注释】: 1. 济风:指渡过黄河,从河南过黄河到山东。 2. 汶上田:在山东的汶上县。 3. 计程:计算行程。 4. 燕然:今河北居庸关外。 5. 午来一觉江南梦:中午时睡一觉便梦见自己还在江南。 6. 青山绿水:形容景色优美宜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离别后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济上风烟汶上田”,诗人描述了从河南渡过黄河到达山东的汶上县的情景,用“风烟”二字
诗句 - 良人远戍玉门关:指妻子因丈夫远在边塞而思念。良人,对已婚男子的称呼。远戍,即远驻边疆。玉门关,古代边关名,这里比喻边关。 - 十度花开未遣还:意指多次开花却未能送回,暗喻丈夫长时间在外不能回家。 - 但使报君心胆赤:意思是只要能够忠诚地为国效力(报君),即使内心充满激情和勇气(心胆赤),也是可以的。 - 莫教愁别鬓毛斑:意思是不要让离别之痛(愁)消磨了(教)鬓边的白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