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淳
【注释】 书画船:古代文人雅士乘船游览时,往往携带书画。此指诗人乘坐的船。 云霞:指天空中变幻多端的云彩和阳光。 毫间:毫,指笔头。毫间,即毫毛之间,意即极细之处。 江淮:泛指长江下游一带。 君家:你的家。 第一山:指泗州著名的风景胜地。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是诗人在游历泗州名胜古迹时写的。诗中赞美了泗州的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首句“书画船从此地还”,以书画船为引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舟中对花:在船上欣赏盛开的花朵。 - 注释:舟,船;对,欣赏。 2. 河畔庄前无数花,折来船上饮流霞。:河边的庄园前有无数美丽的花朵,我把它们折下来带回家,在船上品尝着它们。 - 注释:河畔,水边的;庄前,庄园前面;折来,采摘;喝(饮用),品尝;流霞,即“流霞曲”,一种酒名。 3. 故园亦有如花树,争奈开时不在家。
注释: 1. 远别辞亲苦念家:远离家乡,告别亲人,心中充满了对家的思念。 2. 马头明日是天涯:马的头向着远方,暗示了即将离家出走,与家人分离,到达遥远的天涯。 3. 床前小女知人意:床前的小女孩懂得人的情感,知道父母要分别,也流露出悲伤的情绪。 4. 也学悲啼向阿耶:小女孩学着悲伤地哭泣,向她的父亲表达自己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通过对人物心理和情感的刻画
豫河舟中 豫河曲北运河多,水转湾埼疾似梭。 直港得风斜港背,橹声帆影两相和。 注释:在豫河边的弯曲河道中有很多运河,水流急得像梭子一样快速地转动着。直接向河流的一侧航行时,得到顺风,船身倾斜;而逆风时则靠舵手摇动船桨,船帆与船身互相配合,才能保持平衡。 赏析:诗中描写了在豫河边的运河中的船只行驶的情况,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运河的水势和船只航行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次孟熙韵 明代诗人唐之淳创作诗篇 1. 诗歌原文 百顷清江一草庐,乡人齐识病相如。 不知吟得秋多少,柿叶红时好细书。 2. 诗歌译文 百顷清江边,有一间草庐,我在此吟诗作对,乡人们都知道我的病情。 秋天的思绪难以言尽,只有在柿叶红时,才能好好地书写。 3. 关键词注释 - 百顷清江:描述一个宽阔的江面,环境宁静优美。 - 一草庐:指作者所居住的简陋小屋。 - 病相如:指作者因病而憔悴的面容。 -
诗句释义: 1. 西风卷海作涛声 - "西风"指的是秋天的风,"卷海"形象地描绘了风的力量巨大,可以推动大海,形成海浪。这里用"作涛声"来形容西风吹动大海时的声音,如同海浪般汹涌澎湃。 2. 烛影檐花彻夜明 - "烛影"指的是蜡烛的影子,"檐花"则是指屋檐上的花饰。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情景,当蜡烛的光芒照亮了屋檐上的花朵,使得整个夜晚都显得明亮而温馨。 3. 况有怀人心似雨 - "况"表示何况
【解析】 此诗为诗人在冬夜与友人校阅抄写唐人绝句时所作,以拟古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读罢鼓三挝”意为读罢诗书击了三遍鼓,“香消烛卸华”意为香已燃尽烛也熄灭,“苦寒除是雪,频起听窗纱”意为苦寒之中除了雪就是风,频频地起来听窗外的雪花落声。“三挝鼓”“香消烛卸华”“除是雪”等词都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冷清和孤独。 【答案】 译文: 读了《唐诗三百首》后打鼓三次,点上蜡烛,蜡烛已经燃完了。
注释: 虎帐:指将军的卧室,也泛指军营。螭头鼎:铜制炊具,有龙头形装饰的炉脚,是古代青铜器的一种。犀床:雕饰有犀牛纹饰的床。雁足灯:用雁足形状作底座,以供照明用的灯。韔(biāo):收束、收起的意思。春冰:喻指新写的诗,因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陪李公校阅所抄唐人绝句诗后所作的五首献诗之一。从诗中可以看出,李公是一位喜爱诗歌和艺术的人。这首诗的大意是:虎帐中的龙形鼎
望仙楼图 马声龙影半天来,月殿霞扉次第开。 一自踏歌归碧落,人间空筑望仙台。 注释与译文 - 马声龙影半天来: 描述马的嘶鸣和龙的影子映照在半空中的景象。 - 月殿霞扉次第开: 描绘月亮照耀下的宫殿和门户逐渐展开的画面。 - 一自踏歌归碧落: 表达诗人独自归来到天空的意境。 - 人间空筑望仙台: 表达诗人对人间仙境的向往,但最终发现只是一场空想。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自甘天地一闲人,偶得从游南涧滨。” 注释:我愿意做一名天地间悠闲自在的人,我有幸随同您一起游览在南涧之滨。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生活态度的描述,他愿意像天地间一样闲适自在,享受生活的宁静和美好。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与友人同行的愉悦心情。 第二句:“吟到好风兼细柳,锦囊字字合阳春。”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