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庆曾
【注释】 ①“红闺”:古代妇女卧室,以红色为饰。 ②角枕(jué zhěn):用兽角或牛角制成的枕头。 ③回廊:走廊。 ④霞影:指太阳初升时,天空出现的彩云映照在水面上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词描写夏夜闺中的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的喜爱之情。 上片起首三句,写夏晨的景色和闺中的闲适生活。“红闺里”,点明闺房,说明闺房是红色的。“晨起未梳妆”,说起床后还没有梳洗打扮,突出了闺房生活的悠闲舒适
玉箫声里冰轮涌。霜气冷、宵寒偏重。几度倚银屏,慵整钗头凤。 译文:夜深人静时,玉箫声中明月映照着如冰似雪的月亮,感觉寒冷异常,夜晚的寂寞感加重。我多次倚靠在银屏前,懒得整理自己的发髻上装饰着凤凰形状的发饰。 心情恍惚旌摇动。经小别,翻愁夜永。人静展罗衾,试觅天涯梦。 注释:心情恍惚旌摇动,形容思绪纷乱,难以平静。经过短暂的分别后,反而更加思念长夜漫漫。在寂静的夜里,我试图寻找那遥远的梦境。 赏析
注释: 1. 踏青偶过小桥西:清明时节,我偶尔走过小桥。 2. 绕树雏莺恰恰啼:在树上的雏莺,欢快地啼叫。 3. 独坐斜阳看归鸟:我独自一人坐在落日余晖中,看着归巢的鸟儿。 4. 不随画舫到前溪:我不想随着游船去前面的小溪游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清明时节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诗篇。诗人通过对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诗句翻译及赏析: 1. 慢向西窗感鬓丝,墨花开到谢家池。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西窗的月光洒在诗人的脸上,他感叹岁月如梦般地流逝。墨花盛开的景象与谢家池的美景相映成趣,让人陶醉。 2. 羡君生有空灵笔,湖海风涛腕底诗。 这句诗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羡慕之情。他的文笔如同湖海中的风涛般灵动多变,能够随心所欲地创作出优美的诗句。 3. 轮蹄三度走燕南,遮莫骊珠颔下探。
注释 更深:夜已很深。 霜气劲:寒露凝霜,天气寒冷。 暝香:夜深人静时的花香。 桐阴倚水:指在梧桐树荫下靠水而坐。 冷:形容声音低沉。 清宵:深夜。 落叶:秋风吹落的叶子。 苕苕:风声。 砧声:捣衣声。 蕉叶:芭蕉叶。 明湖:指西湖,因在杭州故称。 幽溪:西湖边幽静的溪流。 桨:划船用的桨。 魂销:形容十分伤心。 无情岁月:无情时光。 摊书话旧:摆开书籍谈论往事。摊书即展书
注释 - 寄弟于衡阳:写给在衡阳的弟弟的一封信。 - 红树青山放棹行:在红色的树林和青山中放船前行,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风景画。 - 潇湘雁影伴长征:潇湘地区的大雁影子伴随我长途跋涉。 - 慈亲频为搴帷望:母亲频繁地推开窗帘远望。 - 怕有西风阻客程:担心西风吹散我的行程。 译文 向南方的衡阳送别, 红色的树林和青山下,我乘着小船前行。 潇湘地区大雁的身影伴随着我,
注释: 亭亭:高耸的样子。落日:日落时的景象。晚烟收:夕阳西下,烟雾散去。指点:指点着,形容远处的山峰。遥山:远山。翠霭:青绿色如烟云的雾气。浮:浮动。千里:形容瓯江之长。浪阔:波浪宽阔。乱云:杂乱的云彩。何处:哪里。苏州:即苏州地区,指江南一带。 赏析: 这是一首咏景诗。前两句写晚景中的山水。“亭亭落日晚烟收”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夕阳西下,烟霞消散,亭亭秀美的山峰屹立在天边,显得格外秀丽壮观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落叶辞柯下碧池”意思是:树叶飘落,离开了树根,飘落到碧绿的池塘里。“春风嘘植占当时”意思是:春风吹动着树枝,使老榕树独占了当时的美好时光。“他生纵有灵根在,莫作人间连理枝”意思是:他年纵然还有根在,千万不要再成为人世中的一对连理枝。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注释:风前帆影,我梦中回到了家乡的小船。天尽头,还怜爱着双飞的大雁。自剪秋灯,没有一句话,愁云如梦,把我笼罩在寒冷的窗户里。 赏析:这是一首写归思的诗。首句点出“舟”字,暗示了诗人是乘船而归。第二韵写远人归期难定,思念之深。三四句写自己孤寂的情怀。最后两句写自己孤独的心情和愁云锁寒窗的景象。此诗意境清幽,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动人
注释: 稚柳,嫩柳。 浓桃,鲜艳的桃花。 我亦怜,我也很喜爱。 新茶采得煮新泉,新的茶叶采摘后,用新泉水煮沸烹煮。 扁舟,小船。更爱,更喜欢。春莼,春天的莼菜。寒食,清明节前后禁火扫墓的日子。侬家,你家里。不禁烟,不禁止烟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清明时节湖上景色的古诗,诗中充满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首联“稚柳秾桃我亦怜,新茶采得煮新泉”,以嫩柳、浓桃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