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亨
秋日都门感怀五首 其三 注释: 世情浓极处,偏喜绝无闻。 世情:人情世故,指官场的勾心斗角。 绝无闻:一点也没有听到过。 彻骨贫应尔,谋身事岂群。 彻骨贫:穷得彻底。 谋身事:谋求个人的事情。 岂群:不是一类的人。 苍松寒啸雪,孤鹤健凌云。 苍松:苍劲挺拔的松树。 寒啸雪:在寒冷的风雪中发出呼啸声。 孤鹤健凌云:孤独的白鹤展翅高飞。 败叶经风雨,萧萧落正纷。 败叶:凋零的树叶。 经风雨
注释: 秋日都门感怀五首 其二 漠漠孤云细,遥连渤海东。 日光吞野马,山色悴秋风。 骨以怀亲瘦,囊因绝俗空。 归心千里外,飘转逐旋蓬。 赏析: 这是一首写秋天景色和思乡心情的诗。诗人在秋天来到都门(首都所在),看到一片萧瑟的景象,心中不免感到凄凉。他想到了远方的家人,更增添了思乡的情绪。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和思乡情绪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再至红桥 红桥:指著名的扬州瘦西湖畔的红药渡。 译文:又到红桥,那曾经游赏的地方,山中人家熟习地更宜人。 注释:红桥:扬州瘦西湖畔的一座古桥,原名红药渡。 赏析:诗人再次来到红桥,不禁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诗。诗中写道“又到红桥,那曾经游赏的地方,山中人家熟习地更宜人。”表达了他对红桥的喜爱之情。 再至曾游处,山家熟更宜。 译文:再走到我曾游玩的地方,山中人家熟悉更加亲切。 注释:曾游处
诗句释义: 1. 迂儒投俗尚,那得好怀开:这里指那些迂腐的儒生追求世俗的风尚和利益,他们难以摆脱内心的束缚,无法真正敞开心扉。 2. 野性从人议,刚肠每自回:野性的本性受到外界的质疑和议论,而内心坚定的意志却经常被动摇。 3. 归鸿冲塞入,苍隼刷天来:归鸿与苍隼象征着回归与自由,它们冲破阻碍,飞向远方。 4. 吾道唯安拙,呼朋纵酒杯:我选择安于平凡、简单的生活方式,用酒来庆祝友情和快乐。 译文
旱 风鼓边声劲,尘埋日色悬。 但看阴匝地,不见雨垂天。 割下银河水,应沾万顷田。 自惭无羽翰,惆怅意茫然。 注释: 1. 风鼓边声劲:风声在边缘地区显得特别响亮有力。 2. 尘埋日色悬:灰尘遮盖了太阳的光芒,使得它悬挂在空中。 3. 但看阴匝地:只能看到地面被阴气所环绕。 4. 不见雨垂天:天空中没有雨水降落的迹象。 5. 割下银河水:比喻干旱如同从天上割下了银河里的水。 6. 应沾万顷田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话旧君能主” —— 在老朋友的家里,我们谈论旧事。这里的“话旧”指的是与老朋友共度时光,回忆过去的事情。“君主”意味着主人或领导者,在这里指代老朋友。 2. “君行愧我贫” —— 您离开时我感到惭愧,因为我自己很贫穷。这里的“愧”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离去时的内疚和自责,因为他觉得自己无法提供足够的帮助或支持来满足朋友的需要。 3. “交虽形迹外” ——
【注释】 天桥湾:在四川成都。磨,指船桨。 霁(jì):雨后天晴。 意如何:指天地的意旨是什么?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中写雨后天晴,云开雾散,江水波光粼粼,岸边山鸟欢歌,作者乘舟泛游,心情舒畅,觉得天地间充满了生机。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幽美,富有生活气息。 首联“雨暗昨霄月,烟开此日波。”是说昨夜下雨时,月亮被云遮掩了,今天天气放晴,波光粼粼地映照着江面
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位里长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生活困境。 1. 宿里长 - 释义与译文: - 注释: “宿”在这里可能意味着过夜或住宿。“里长”通常指地方上的基层管理者或乡绅。 - 译文: 里长在夜晚投宿。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里长为了履行职责而不得不在夜晚投宿的辛苦生活,反映出他为公家服务的辛劳。 2. 浮邱见水灯 - 释义与译文: - 注释:
【注释】 频:多次。意相迎:指自然景物的意向与人的心意相互契合。倚杖缘溪立:靠着拐杖沿着小溪站立。晴云隔水生:阳光照耀的云朵从对岸升起,仿佛隔着水面。吟情随处远:在山水之间随意抒发情感。得意忘言说:达到某种境界,便觉得不需要言语来表达。松风拂面清:松树的风声轻轻拂过脸颊,感觉清新宜人。 【赏析】 这是写诗人重游名山胜地后,即景抒情,寄寓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首联“频来幽赏地
诗句释义 - 尘寰意不惬: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厌倦。"尘寰"指的是人世间,"意不惬"意味着内心感到不满意或不如意。 - 策杖问莓苔:这里的“策杖”是指拄着手杖走路。"问莓苔"暗示了诗人在行走中停下来询问路边的植物。这可能象征着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沉思或寻求解答。 - 桥断依山曲:描述了一座桥因地形原因而无法通行。"桥断"指的是桥梁被山石阻挡,无法通过。"依山曲"描绘了桥梁与周围山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