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翮
官溅溪三首 绿树红花伴紫萝,白云无奈别离何。 注释:这里的“绿树”和“红花”指的是自然中的植物,而“紫萝”可能是一种特定的植物或花卉,与周围的绿色植物相映成趣。"白云"可能指天空中飘浮的云朵,而“无奈别离何”则表达了一种无法挽留离别的情感。 可怜衣带盈盈水,从此含愁日更多。 注释:“衣带”指的是衣物,可能是某种特定服饰的装饰。“盈盈水”形容衣服上水滴晶莹剔透,像水珠一样挂在身上
读《读孙冕七十诗有感》原文:“七十风光叹转蓬,应谋泉石作愚公。莫将天下清闲福,一棹烟波让钓翁。” 这首诗的译文可以表达为:“七十岁的我感慨时光流逝,应该像愚公那样努力开凿山石;不要贪图享受,把天下的安逸福分留给别人,自己则乘着一叶扁舟,任由烟波浩渺。” 诗句注释及赏析如下: 1. “七十风光叹转蓬” - 关键词:风光、叹、转蓬 - 注释:这里的“转蓬”比喻岁月如风,人生易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把握诗歌情感和语言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结合具体注释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情感。 “阿喜塞口”,即“喜塞口”,意为“喜而掩口”。这是《乐府诗集》中常见的一种说法,意谓“高兴得连嘴都合不拢了”。这句诗是说,阿喜听到这欢快的乐曲时,不禁喜上眉梢,高兴地捂着嘴,忍不住要笑出声来。 “巴塘云影日悠悠”
对藤花怀富太宰 白发朝回入署中,藤花相映绿槐浓。 清香满座同谁赏?人在云山第几峰? 这首诗的译文: 清晨归来走进官府,藤花映衬下绿槐浓密。 清香气满座无人欣赏,我身处云山之巅。 注释与赏析: - 首句:“白发朝回入署中”,描述了诗人清晨返回官府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勤勉工作的态度。 - 次句:“藤花相映绿槐浓”,描绘了官府周围环境的美丽景色,藤花和绿叶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第三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作答。 “合州冷泉”是全诗的首句,点明地点、时间、季节及作者的情感基调。从题目看,应该是一首写景的诗,描写的是合州冷泉。首句中的“冷泉”二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颔联两句,诗人将笔触由近及远,由局部到整体,描绘了合州冷泉的特点,也抒发了自己的感受。“碧山”是背景,“绿树”是环境,“隐云端”写出了其高峻之态
注释: 空见巴山渝水长,舟人指点是公乡。:在空旷的山谷里,只见巴山和渝水的流水延绵不断,船夫们用手指着远方,告诉我那就是刘先生的故乡。 更看万仞烟霞外,绿树红花照夕阳。:再看那万丈深的峡谷外,烟雾缭绕、云霞弥漫,还有繁花似锦的树木和红艳艳的花朵映衬着落日的余晖,美不胜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刘了庵先生远去之后的思念之情。首联“空见巴山渝水长,舟人指点是公乡”,诗人站在远处,望着巴山和渝水
【注释】 通州:地名,今属上海市。鸡鸣:即“晨鸡”。戴月:顶着月光。鸡鸣戴月意谓天色将明时仍冒雪行走。冰河:积雪未融的河流,因水结冰而称“冰河”。边隅:边境、角落。谁似:谁比得上?山中高士:山中的隐者。卧:睡觉。枕上:在枕头上。樵歌:打柴人唱的歌。 【译文】 天刚蒙蒙亮就踏着积雪走在冰封的河水之上,随着风力增强感到冷气逼人。谁能像我一样像山中隐退的高人那样悠闲地在枕头上听听那打柴人唱的歌呢!
注释: 禾黍芃芃:指田野里的庄稼长得茂盛。 愿不违:意思是希望不要违背。 衔泥燕子绕梁飞:燕子嘴里衔着泥,在屋梁上筑巢。 闺中少妇条桑去:指的是女子在家中采摘桑叶。 携得盈筐趁早归:形容女子采摘桑叶后,满载而归,赶在清晨之前回到家里。 赏析: 田家:这里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展现了农家的勤劳和朴实。诗人通过观察田野上的庄稼生长情况,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同时
夫人七十寿二首 宦情早已叹飘蓬,那及江边一钓翁。 五亩未营林下宅,不知何地傍云松? 注释: - 夫人:这里指的是作者的妻子,七十岁的时候庆祝她的寿辰。 - 飘蓬:形容四处漂泊,没有固定的居所。 - 江边一钓翁:在江边的一位钓鱼的老人。 - 五亩:古代计量土地的单位,五亩相当于现在的一英亩左右。 - 林下宅:在树林下的房屋,象征着隐居生活。 - 云松:比喻高耸入云的松树,常用来象征长寿或超然物外
【注释】 灵雨:春雨。 蒙蒙:细密貌。 三农:指春播的谷物、桑蚕、麻织三种农作物。 遂欢心:使农民心里高兴。 悬知:料想,知道。 南亩:泛指南方田间。 分秧:插秧。 陌上:田间小路。 笼翠阴:笼罩着青葱的树荫。 【赏析】 这是一首咏春雨的诗。诗人通过春雨滋润万物和农民喜获丰收的描写,赞美了春雨的功绩。全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