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吕
代人次韵 李吕诗意赏析 1. 诗句原文 当时选胜入经营,杖履宁论阴与晴。 丘壑只应胸次有,溪山故着面前横。 可怜永隔笑谈乐,何况从来兄弟情。 岘首人登休堕泪,搅林风雨作秋声。 2. 诗意解析 - “当时选胜入经营”:诗人表达了自己在选择胜景时的心情和行动,如同进行一场精心的组织和筹划,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 - “杖履宁论阴与晴”:这里用“杖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行走于山水之间的状态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第一句:子舍分劳非获已 1. 子舍:古代对儿子的谦称。 2. 分劳:分担家务劳动。 3. 非获已:不是自己所得的。 4. 注释:在这里,诗人表达了他不愿意承担家庭琐事和繁重的家务劳动。他认为,作为一位父亲,应该让孩子们承担这些工作,而不是自己。 5. 赏析: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家庭责任和义务的看法,认为家庭中的责任应该是由下一代承担的。 第二句:息肩养疾乐闲居 1.
【注释】: 1. 橘香亭二首:即《橘香亭二首》。 2. 花落飘碎琼:指菊花凋零后,花瓣飘落如碎玉。 3. 果熟染黄蜡:指橘子成熟后,果实被染成黄色,像黄蜡一样。 4. 张君鼻观间:指张君的嗅觉感受。 5. 莫著兰麝杂:不要混杂着兰花和麝香的气味。 【译文】: 菊花凋零后花瓣飘落如碎玉,橘子成熟时果实染上黄蜡般色彩。 张君的鼻子闻到了这香气,千万别让它混杂着兰花和麝香的气味。 【赏析】:
【注释】 “同参”指一同修习禅法的人。 “切忌随他转”是说修行者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不要随波逐流。 “若向句中寻”是指如果去探求禅宗公案。 “相逢不识面”,意即在禅宗公案的探求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高深莫测的问题,使得修行者无法直接理解,从而与禅师相见却不知道对方是谁。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修行者的心境和行为,表达了禅宗对于修行者的要求。首两句告诫修行者不要随波逐流,要有坚定的信念;第三句则指出
题东寮 羲和鞭日驭,发轫自旸谷。 道人耕寸田,开窗纳馀燠。 注释与赏析: - 羲和:古代神话中负责驾驭太阳的神。鞭日驭指的是羲和驾驭着太阳神,驱使它前行。 - 发轫:启程或开始行驶的意思。自旸谷指的是太阳从阳光充沛的太阳山出发。旸谷在神话中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 道人:这里指的是隐居山林的道士。耕寸田表示这位道士虽然生活简朴,但仍然坚持耕作自己的小片土地。 - 开窗纳馀燠
【注释】 萍梗:浮萍梗直不屈。喻志向远大,不为环境所动摇。发深省:有所觉悟或领悟。一事实:指客观实际。 【赏析】 托物言志,寓意深远。首句“萍梗天地间”,是说浮萍梗直不屈,虽在广阔的天地之中,但它与万物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与万物同生共长(“初不异”)。这是对浮萍的赞美。第二句“可能发深省”,意谓只有像浮萍那样不屈服于命运的人,才能有深刻省悟。这是诗人希望人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
注释: 在群体中生活,有益处,相互之间没有多余的事。 这种道存在于内心之中,清晰地表现在眼睛上。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在与友人相会时,对朋友的观察和思考,从表面看,似乎只是一些琐碎的小事,而实际上,诗人所关心的正是这些“琐事”背后所反映出来的人的精神境界。 首句写朋友相聚,彼此相处融洽。次句说朋友们在一起交谈,谈论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没有其他杂事。这里用一个“无”字
注释:我重视你一句话的约定,宁愿悬挂千里之期。他年风雨之夜,还期待与你讨论诗。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对朋友深厚情谊的诗歌。诗人以"所重一言契,宁悬千里期"开头,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重视与信任,认为朋友的话语是最重要的,即使是悬挂千里之期也愿意等待。接着,"他年风雨夜,还意剧谈诗"则表达了对未来与朋友相聚的期待,即使未来有风雨之夜,也要期待与朋友一起讨论诗,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整首诗歌情感真挚
注释:山台:山间亭子。蜡屐:木屐,一种用蜡粘合的鞋。幽寻:深山中探寻。要:要点,要点子。登临:登上高处眺望。千峰供俎豆:千座山峰如同祭祀用的祭品,形容山峰众多,连绵不绝。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登高望远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山台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诗中提到“登临一放目”,意味着他登上山台后,放眼望去,看到了连绵不绝的群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此诗首句点题,写“老圃拙者”种菜的情景,次句写他锄除杂草、整理畦地。第三句写他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于种菜。第四句说“维摩许同参”,是说自己与维摩诘大师有同样的修道境界了。 【答案】 注释:老圃:老农。拙者:笨拙的人,这里指种菜的老农。含绿滋:指蔬菜长出嫩芽,泛出青翠的绿色。自锄芟:自行除去杂草。万事:指全部事情。付一默:全神贯注于种菜。维摩:即维摩诘。许同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