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吕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本题要求赏析“吾退舍”三句,“鸡群有鹤人谁识,熊掌兼鱼子厌尝”是全诗的关键,这两句是说:我放下笔来,退出考场,而你却把功名看得如此重要,连“鸡群中有鹤”和“熊掌中有鱼子”的珍味都不屑一尝,真是令人难以理解啊!这两句话表面上看似写自己与杨文的不同处,实际上是在借喻杨文,表明自己不愿为科举而牺牲自己的理想;同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下面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关的注释和赏析: 第一行:里闬推高足善良,不才何幸玷东床。 - “里闬”指的是家乡或者邻里,“推高足”是指称赞某人有高尚的品德或才能。“善良”在这里指的是品德高尚。“不才何幸”表示自己没有才华,却有幸被推荐为贤良之人。“玷”意为玷污,这里比喻自己的才能不足以匹配东床驸马之位。 第二行:修容方喜超宾馆,奠雁翻成举酹觞。 -
【赏析】 此诗是说,孟氏求放心,羲易戒迷复。可叹声利场,纷纷竞驰逐。首句“复斋学者”四字,点明主题。复斋即指复斋书院,是清代著名的经学教育机构。学者们以复斋为家,潜心攻读,追求知识,以期有一番作为。次句“羲易戒迷复”,羲、易都是古书的篇名。羲者《周易》,义者《易传》。这两句诗说的是:羲和教人警惕迷误,复斋的学者们也应当牢记这一点。 第三句“可叹声利场,纷纷竞驰逐”,这是全诗的重点,也是难点
注释: 躺在云里的樵夫,在山林深处独自前行,伐木的声音清脆响亮。 不要做那些沉迷于下棋的烂柯人,要珍惜时光,好好享受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士生活的诗,通过描写樵夫在山林中劳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第一句“山深成独往”,描绘了隐士选择在深山中隐居,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状态。第二句“伐木声丁丁”,形象地描绘了樵夫砍伐树木时发出的声音,表现了隐士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注释:莘野乐尧舜,指的是以耕作为乐,效仿尧舜的治国理念。谷口岂真卿,这里的“谷口”可能是指一个地名,而“真卿”则是一个尊称,用来比喻那些真正追求高尚品质的人。自是不可掩,表示自始至终都保持自己的本心,不被外界所影响。区区非近名,意味着虽然追求的是高尚的品质,但这种追求并不只是为了名声。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耕作为乐,以及追求高尚品质的理解和看法。诗人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以耕作为乐
【注释】 ①一览亭:旧亭名。在今河南登封县城东南,为观赏太室山胜景的处所。 ②下世:死去。 ③经行:走过。 ④三径:三条小路。指隐居之地。 ⑤陈迹:遗留下来的痕迹。 ⑥不胜情:形容极度伤感,无法自抑。 ⑦倚栏:靠在栏杆上。挥泪:擦去眼泪。咽溪声,形容悲痛欲绝的心情和声音。 【赏析】 《登一览亭有怀亡弟成老下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写于公元769年(唐肃宗乾元三年)春
这首诗的作者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现实政治问题,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精炼优美,被后人称为“张水部”。 逐句解释: 1. 劳生着意在荣观,炊熟黄粱万虑宽:劳生着意在荣观,意味着作者对于功名的追求。炊熟黄粱万虑宽,描绘了一幅悠闲自在的生活画面,表示即使忙碌一生,也能享受片刻的宁静。 2. 溢目琴书聊自乐,半窗风月不吾悭:溢目琴书聊自乐,表达了对琴棋书画等文化艺术的喜爱和欣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都包含了丰富的意境和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蚤觉儒冠多误身 - "蚤"意为早,表示诗人早早就意识到了读书做官并非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儒冠"指的是古代读书人戴的帽子,这里指代的是文人的身份和地位。"误身"则是说这种身份和地位给自己带来的困扰或压力。 2. 聊工传写养偏亲 - "聊"意为暂且、姑且,表达一种无奈的情绪
注释: 潭溪钓者,坐在潭边的小石矶上,无心和鸥鸟嬉戏。 敲针漫劳力,所以投直钩。 赏析: 这是一首写钓鱼人的诗。诗中描绘了潭溪垂钓人悠闲的神态。诗人通过“无心同狎鸥”“敲针漫劳力”等词语生动地描写了钓鱼人的动作和神态,表现了他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暗示出他内心的闲淡和超脱。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富有生活气息,是一幅生动的画面
这首诗是一首咏雪的七言律诗。诗人在嘉平年间(公元1145年—公元1167年)被召为翰林学士,奉命撰写应制诗。此时正值瑞雪初降,诗人便以“喜雪应制次韵”为题,写下了这首咏雪之作。 首联:“嘉平瑞雪映苍华,寒冻河源万里沙。” 注释:嘉平,指的是宋代嘉熙年号,也就是公元1248年至公元1256年;苍华,指苍天之云彩;寒冻河源,形容河水因寒冷而结冰的景象;万里沙,形容河源的河流宽广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