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吕
宣和殿新竹应制次韵 千竿倏忽散层云,疑有风雷为骏奔。 峻擢已应烦地媪,巧裁仍复借天孙。 已惊虎豹留皮处,更看龙蛇起陆痕。 圣主工夫同造物,坐令温诏发霜根。 注释: 1. 千竿:形容竹子很多,千竿指的是很多竹子。 2. 倏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3. 疑有:好像有。 4. 骏奔:指马跑得很快,这里比喻竹笋生长的速度非常快。 5. 峻擢:高高提拔,这里指竹笋长得很高。 6. 烦:麻烦。 7. 巧裁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方回,题目为《送赵胜仲赴廷试》。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过眼纷纷乱骕骦,谁知龙种不寻常。 【注释】:过眼,指目光一瞥;纷纷,形容事物众多;骕骦,一种古代传说中的骏马;龙种,比喻杰出的人才。 【赏析】:诗人通过“过眼纷纷”这个意象,暗示了考场上的竞争激烈、选拔人才的复杂性。而“谁知龙种不寻常”则表达了作者对赵胜仲才华横溢的惊讶,认为他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逐句对诗进行解析。在分析时,注意要结合全诗的内容来理解词句的含义以及情感。 本题要求翻译并赏析诗歌,首先将整首诗的意境翻译出来,再结合注释进行分析。“薄晚憩高林,好风吹我襟。”“薄晚”点出时间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郭顺之赴廷试的祝福和期望。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半生铁砚不偿劳,揽镜惊心已二毛。 - 关键词:铁砚、揽镜、惊心、二毛 - 注释:这里的“铁砚”可能指的是文人常用的磨墨工具,象征着坚韧和毅力。而“揽镜”则指照镜子,这里可能暗喻了诗人对郭顺之前途的担忧,担心他因年长而被忽视或不被重视。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自己使用铁砚磨墨的情景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歌的语言,首先应从语言的声律和音韵入手,分析诗歌在声律、对仗、用典等修辞手法上的特点,同时还要分析其意境美和表现力;然后,分析诗歌在塑造形象、运用典故等方面所显示的艺术特点;最后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体会诗歌的风格。 “归自南康寄怀朱使君”是首联,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江南景色图:经过重湖复过山,阴气凝聚忽成雪团。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棣的《忧旱》,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第1句:田圃如燔木叶黄,火轮从早出扶桑。 - 田圃:指农田和菜园,比喻为农作物提供灌溉的地方。 - 如燔:好像燃烧一样。 - 木叶黄:树木的叶子变黄了,暗示季节进入了秋天。 - 火轮:古代神话中太阳的别称,这里指太阳。 - 从早出扶桑:太阳从东方升起,扶桑是古代对日出处的称呼。 第2句:伫观罪己侔汤德,更愿求言举汉章。 - 伫观
【注释】 王晋卿:即王曾,字孝先,宋太宗子。仁宗时为参知政事、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许国公。庆历三年(1043年)与范仲淹同拜枢密副使,主持新政。庆历四年(1044年),因范仲淹遭诬陷被贬崖州,他也遭贬饶州。至和元年(1054年)任宰相,二年(1055年)病逝。 “王曾”:名孝先,字孝先,宋太宗之子。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登进士第。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拜参知政事,进位尚书左仆射
【注释】 每:每次 游:游历,指杨道父的仕宦经历 于君:对杨道父的敬称 先世:父亲的先辈 游尝慨叹:常常感到遗憾、惋惜 君先世:指杨道父的父亲或祖父等祖先 最周旋:关系最好 真千里:形容马跑得飞快(比喻人才能出众) 老木蟠空:树根盘绕着树身(比喻人年事已高) 汉庭:汉朝朝廷(指皇帝) 籍甚:记载,记入史册 萧然:寂寞,冷落 锦衣归日:穿着华丽的官服回家 烘晴昼:阳光明媚 应与莱衣斗鲜
注释: 1. 官安胥饮贵仍骄:在官安时饮酒享乐仍骄傲自大。 2. 父子同诛韪孝昭:霍光的儿子霍禹和孙子霍云都被处死,这符合孝昭帝的意旨。 3. 博陆时方专国柄:在霍光任用的时候,他把持着国家的大权。 4. 济阴早已被弓弨:济阴侯刘屈牦早就因为谋反而被处以腰斩的刑罚。 5. 老妻安得谋灵妪:年迈的妻子哪里能够谋划出这种计谋呢? 6. 劣女刚将冠内貂:女儿刚刚长到成人,就已经被戴上了帽子,戴着貂皮。
【注释】 江夏:今湖北省武昌。 君家群从:指你家族的子弟。 丹枝:指科举考试中状元,即“金榜题名”。 黄卷:泛指文书,科举考试中的试卷。 天上鸳鸿:比喻科举及第者。 驽蹇:劣马,比喻才能低下的人。这里也比喻平庸无奇的士子。成群:众多。 蜀军:指诸葛亮的军队,后泛指有才能的将领或军队。 凭君:请君。 【赏析】 此诗为送黄元赴廷试之作。诗人在这首诗中,首先称赞了黄元董的才华和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