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商英
诗句释义与译文 第一句: “云贴西山日出东,一轮明相现云中。” - 注释: - “云贴”:指云雾环绕在山峰上。 - “西山日出东”:形容山的轮廓在早晨阳光照射下显得非常清晰。 - “一轮明相”:指的是月亮或太阳,这里泛指天空中的明亮物体。 - “现云中”:这些明亮物体出现在云雾之中。 - 译文: 在清晨,当云雾缭绕着西山,朝阳从东方升起时,一轮明亮的物体(可能是太阳或月亮)出现在云层之中
【解析】 “上巳”即三月三,为古代节日;“舣舟汉口”,指停舟在汉水之滨。 第一句“上巳嬉游集汉阳”,点明时间、地点。“嬉游”“集汉阳”,写出了诗人与朋友欢聚的情景;第二句“云收雨霁日舒光”是说天气由阴转晴,阳光普照大地,表现出一种喜悦的心情;第三句“瑞烟和气横寥廓”写天气晴朗时,天空中飘浮的烟云和祥和之气。 第四句“何用兰亭祓不祥”,是说既然天气晴朗,何必去兰亭举行祓除不祥仪式呢
【注释】 ①端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 ②偶题:即偶然吟咏的诗题。 ③孤忠:忠诚。 ④干:指楚怀王,名横,春秋时楚国国君。 ⑤蛟龙:古代神话中的两种神异动物。这里比喻屈原。 ⑥附会:迎合,顺从。 ⑦楚王:指楚怀王。 ⑧休(xiū):停止。 赏析: 《端午偶题》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此诗以屈原自喻,表现了他对楚国命运的忧虑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注。全诗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语言简练
注释: 池水已经解冻,阳光的温暖使得花儿绽放。残云断霭消失在何处?翠帷红幔遍布整个乐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和人们的心情。首句“池上澄辉冻已销”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水面上的薄冰融化。第二句“阳和巧思着花梢”,则是对春天到来时大自然的变化进行了生动的描绘。阳光和春风给大地带来了生机,花儿也在这个季节里绽放。最后一句“残云断霭归何处,翠幰红帷遍乐郊”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过梁口 迢迢一水绕千山,桑柘阴阴聚落宽。 好事莫传江上信,渔樵自不识衣冠。 注释 1. 过:经过。 2. 迢迢:遥远的样子。 3. 水:指河流。 4. 绕:环绕。 5. 千山:很多山。 6. 桑柘:桑树和柘树。 7. 阴阴:茂盛的样子。 8. 聚落:聚集居住的地方。 9. 宽:宽阔。 10. 好:美好的事情。 11. 传:传递。 12. 江上信:江上的信使。 13. 渔樵:打鱼砍柴的人。 14.
【注释】 西台:即西台寺,位于今浙江杭州。 八水傍:指钱塘江的八条支流。 九重天外看西方:指从高高的宝塔上眺望远处的西方。 三时雨泪龙宫冷:指下雨时,雨水像眼泪一样落在龙宫(神话中龙王居住的地方)里。 一夜风飘月桂香:指刮风时,月光洒在桂花树上,发出阵阵香气。 土石尚能消罪障,何劳菩萨放神光:意思是说,即使有土地和石头,也能帮助消除罪恶和障碍,何必要依靠菩萨的力量呢? 【赏析】
净明塔 月满汾川宝铎寒,谁来此地葬金棺。 育王得道行空际,尊者飞光出指端。 天上凝云常覆定,人间劫火漫烧残。 三千世界无留迹,聊向阎浮示涅槃。 注释:净明塔是佛教建筑,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的晋祠内。这首诗描述了净明塔的景象和佛教教义,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死亡和宇宙的看法。 月满汾川宝铎寒,谁来此地葬金棺。 注释:月满汾川,意味着月亮圆满如镜,映照了整个汾河之水。宝铎寒,指的是寺庙中发出的钟声
【解析】 “解脱禅师道场”的意思是:圣凡路上绝纤痕,解脱文殊各自论。东土西天无着处,佛光山下一龛存。 【答案】 诗句释义:在通往佛门的道路上,没有任何痕迹可寻,解脱文殊各自论。在东土和西天的任何地方都没有归宿之地,只有佛光山下的一座石洞可以栖身。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禅宗诗。首句写修行者在通往佛门的路上,不沾尘垢,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中间两句写修行者到达佛门后,与释迦牟尼一样,各自论述自己的教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以及情感的理解把握。作答此类题目,考生一定要仔细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用准确的语言作答。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时注意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迁客湖湘召赴京”,诗人被朝廷征召到京城,这是诗人一生中第一次得到如此荣耀的机会,是难得的机遇。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以谦虚的心态对待这次机会。“轮蹄迎迓一何荣”
华阳洞 素虎斑虬蹑紫烟,几看沧海变桑田。 赤城玉笥寻真后,又到华阳第八天。 注释:素虎斑虬,指龙。蹑紫烟,指龙在紫色的烟雾中行走。几看沧海变桑田,比喻时间过得很快,沧海变成了桑田。赤城玉笥,指的是道教的神仙居住的地方。寻真,寻找真正的道或真理。又到华阳第八天,表示已经到达了华阳洞的第8天。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道教仙人华阳洞的诗。诗人通过描绘龙在紫烟中的行走,以及沧海变成桑田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