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商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首先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作答即可;注意答题时结合诗歌的内容、主题及思想情感等方面分析。 【答案】 译文: 我病卧多日,看不见那西轩上的竹子。 孩子突然告诉我说,新笋长出五六根了。 注释: 稚子:小儿。 报言:告诉。 抽:冒出。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卧病多日,不见外物,只有竹笋抽发
【注释】 玉皇:天上的帝王;不禁:不允许,不禁止。上天梯:即天梯,传说中通往天庭之路。斗:北斗星,古人认为北斗星的位置与时间有关。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在扑猪岭上观景,看到北斗星与山峰齐高而引发的联想。 “玉皇不禁上天梯,半筑临崖与斗齐。”这两句是说,玉皇大帝也禁不住想登上天梯看看天上的世界,但天梯只修到悬崖边,与斗宿一样高。 “昨日我因寻药到”
注释:我走过青原山,那里的文书堆积如山,但也要风月洗去这些尘埃。明天我们一起去拜访师友,何况同行中有人还掉了一只胳膊。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作者游山访友途中的所见所感的诗作。首句“所至纷纷簿领堆”,写诗人到访的地方都是官府,而自己的官职又不大,故形容为“纷纷”和“堆”。第二句“也须风月洗尘埃”,是说即使身在官场,也要以自然山水来洗净尘世之污浊。第三、四句“明朝相与寻师去,况是同行掉臂来”
这首诗描述了中台山的壮丽景色,并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首句“中台岌岌最堪观”描绘了中台山雄伟壮观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岌岌”形容中台山高耸入云端,让人感到它的独特魅力。 第二句“四面林峰拥翠峦”进一步描述了中台山四周被郁郁葱葱的树林环绕,形成了一个绿色的海洋,给人以宁静和平的感觉。 第三句“万壑松声心地向”则通过描写山谷里回荡的松涛声
北台 北台高峻碧崔嵬,多少游人到便回。 怕见目前生地狱,愁闻耳畔发风雷。 七星每夜沾峰顶,六出长年积涧隈。 若遇黑龙灵懆者,人间心念自然灰。 注释:北台,即华山。北台,位于华山脚下,是华山的最高峰之一,海拔2154.9米。 碧崔嵬,形容北台山势高耸,绿树葱茏。 多少游人到便回,意思是有很多人来到北台之后都很快离去,因为北台的险峻让人望而生畏。 怕见目前生地狱,愁闻耳畔发风雷
注释: 涪州,地名。瘴地,指湿热的地方,气候潮湿,多瘴气,常使人生病。温天,天气温暖。催,催促。穷冬,寒冬,冬天的最后阶段。正月,农历月份名,正月时已是初春时节,雷声开始出现。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涪州在春天到来之前的气候特征。诗中的“瘴地风云早,温天气候催”表达了涪州地区在春天到来之前,就已经开始受到湿润的风和温暖的气候的影响。这种气候的变化使得涪州在春天到来之前就已经充满了生机
【释义】:乱石乌牛伏,惊涛白马奔。 大家齐拭目,看我过龙门。 【注释】:乌牛,形容石头黑而圆,形状像黑色的牛。 【赏析】:诗人在三峡口边,看到江水汹涌,波涛滚滚,群山回响,听到水声轰鸣,心潮澎湃,于是以“乱石乌牛伏,惊涛白马奔”来描写自己所见所闻的情景。 “大家齐拭目,看我过龙门”是说大家睁大眼睛,注视着我(诗人)乘舟穿越三峡的激流险滩,到达目的地,成功抵达了目的地
【注释】 新城院:指建州(今福建建瓯)新城院,在今福建省建瓯市。 旴川集:指南宋诗人陆游所编的诗选《剑南诗稿》中的“旴阳集”。 泰伯贤:指三国时吴国人泰伯。 野僧传:指南朝梁代僧人慧思所撰《维摩诘经讲疏》。 气格终惊俗:意谓文章气势高超,令人感到惊异。 光芒合贯天:意谓文采光华四射,能贯通天人。 田翁不知价:意谓农夫不识文采的价值。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的七言绝句。全诗从“新城”二字入手
诗句逐句解析及赏析: 第一句:德政调元向道闲,天朝诏许实辞冠。 注释: 德政 - 指的是政治清明、治理得当。调元 - 调整天地之间的元气或宇宙秩序,象征国家的和谐与稳定。向道 - 指朝向正确的道路。闲 - 安静,这里可以理解为清平无事或国泰民安。天朝 - 古代中国对皇帝自称的谦词,也用来称呼自己的国家。诏许 - 皇帝的命令许可。实辞冠 - 真心辞职(指放弃官职)。 第二句
【注释】: 近来:指苏洵去世后。文章格:指文章的格调。咳唾馀:指文章的内容。丘园:指家乡的田园。空穗帐:形容家中十分贫穷,连稻草都卖光了。箫吹咽轜车:箫声呜咽,如同马车被阻塞不能前进。萧张术:指的是苏轼的文章才华。杨孟书:杨雄的著述。大志:宏伟远大的抱负。未酬:没有实现。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这一年秋,苏轼因“乌台诗案”受牵连,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次年春又徙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