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充
贻溪怀古十篇 濯缨亭仙术秘丹经,昔人藏九籥。 幽栖白云根,保此一炉药。 吟残深雨来,梦断岩花落。 万虑正坐忘,未能看舞鹤。 【注释】: ①《遗溪诗话》:唐韦应物有《寄诸友》诗云:“我行已无几,归思方郁然。因寻古人处,聊复慰吾年。”又《答卢四兄道席》云:“忆与君别后,相期在路中。今朝重相见,知有百忧攻。故人皆旧识,新岁复相逢。自怜心未老,白发对青松。”又《送李少府贬峡中王侍御赴任》云:“万里独凄其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品内涵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这是要求考生先翻译诗句,再分析诗句的含义及所蕴含的情感。具体答题步骤为: (1) 明确题干信息:先解释诗句,再翻译。 (2) 翻译诗句时要注意重点字词和重要句子的翻译,如“污俗正朋亡”一句中“朋亡”指朋友去世;“追想人如玉”中的“追想”是追忆的意思
【注释】 荔原:今广东高要县。 两街:指京城中两条街坊。 百鸟衔花待师来:百鸟纷纷衔来鲜花,以欢迎佛寺中的和尚,表示崇敬。 旷劫曾蒙祖师印:旷劫是指极长的时间,这里指过去很久了。祖师印,佛教语,意谓佛祖所传的衣钵、法宝之类。 珍重详师指一弹:珍重,珍重的话,多是赠人勉励之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灵岩寺的和尚的赠诗。诗人从僧的外在形象写到僧人的内在品质,赞美他的高尚品格。全诗语言质朴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的作品,其内容和形式都颇具特色。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天寒松柏青,厩闲骥骥老 - 注释:天气寒冷,松柏依然苍翠;马匹闲置,却显得更加衰老。 -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冬日景象。在寒冷的天气里,只有坚韧不拔的松柏依然保持着它们的翠绿色彩,显示出生命的顽强。同时,“厩闲骥骥老”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暗示了即使是被闲置的骏马,也会因岁月而变得老迈。
【解析】 本首诗是诗人在濯缨亭作的怀古诗。“吁哉土德衰,群奸恣蟊贼”两句,感叹土德衰落,群邪猖獗。“欲加萧斧诛,修史乃其职”两句,说想用萧斧来诛戮他们,这是修史书的人的责任。“谁知深山中,法若春秋直”两句,说谁知深山里的那些隐士,他们的道法就像《春秋》一样公正无私。“俄惊济阴变,绝笔幽岩侧”两句,说不久就听说济阴郡发生了政变,于是诗人在幽岩下写了一首绝笔诗。 【译文】 唉呀,土德已经衰落了
诗句释义 1 贻溪怀古十篇:指的是诗人在溪流旁创作的诗歌。这些作品通常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政治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2. 濯缨亭:位于溪边,是诗人创作灵感的来源之一。濯缨亭常常与诗人的创作活动联系在一起,象征着诗人对于真理和正义的追求。 3. 大厦不可扶:这句话意味着国家或社会已经失去了支持和保护的基础,变得岌岌可危。 4. 诰命已云绝:表示过去的法令或命令已经失去效力或不再适用。 5.
贻溪怀古十篇濯缨亭 二渠日夜流,利厚争所起。 先生坐东亭,立法书在纸。 老农到今守,后来谁敢毁。 斯人不可见,空听竹间水。 译文: 两个渠道日夜不停地流动着清澈的水,水流带来的利益丰厚得让人们争相争夺。 先生坐在东亭中,制定法律和规章,这些法典都写在纸上。 年老的农夫一直守护着这片土地,他之后的人谁也不敢去破坏这里的美好。 这样的人物已经无法见到了,只能听到竹林间的潺潺流水声。 赏析:
【注释】 王官谷:地名。在今山东曲阜东南,有王陵、太公庙等古迹。竹径:指竹林中小径。 夷齐:商末孤竹国君的儿子,因不臣事纣王而逃到首阳山(在山西永济县南)。后周武王伐纣,夷齐隐居不仕。周成王时召见,夷齐不受,采薇而食,最后饿死于首阳山。 巢由:尧的贤臣许由和巢父。尧让天下位给舜,二人都推辞不受,后来尧又请二人出山辅佐自己,他们还是不肯。传说他们曾避世于沛泽,采树上的野果为食
王官谷十咏竹径 孤鹤去不还,云间犬空吠。 犹闻溪鸟衙,尚有里人爱。 注释: 孤鹤去不还:孤鹤飞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云间犬空吠:云间的狗空吠着。 犹闻溪鸟衙:仍能听到溪边的鸟叫。 尚有里人爱:里的人依然喜爱。 岩花无开落:山上的花儿没有开花和凋谢。 世事几兴废:世间的事情有几度兴盛,几度衰败。 我乘幽兴来:我怀着幽雅的兴致而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竹子的诗。诗人在王官谷中漫步时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输出诗句,然后是对应的译文,最后是诗句和译文的一一对应和注释。 1. 妖氛满世间,莹心兹得地。 释义:妖气弥漫在世间,只有这里才能找到一片清净的心灵之地。 注释:这里的"妖氛"指的是世俗的纷扰与污染。"莹心"表示纯洁无暇的内心。"兹"在这里用作代词,代表此地或此处的事物。"无纤尘"指心灵没有受到任何世俗尘埃的沾染。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