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充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输出诗句,然后是对应的译文,最后是诗句和译文的一一对应和注释。 1. 妖氛满世间,莹心兹得地。 释义:妖气弥漫在世间,只有这里才能找到一片清净的心灵之地。 注释:这里的"妖氛"指的是世俗的纷扰与污染。"莹心"表示纯洁无暇的内心。"兹"在这里用作代词,代表此地或此处的事物。"无纤尘"指心灵没有受到任何世俗尘埃的沾染。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之情
王官谷十咏竹径 曾经阅读表圣诗,说是秦王曾成。 可怜时事有密史,对此潜然经营。 新雨洗过如洗净,乱苔生长又平复。 或许误入山中客,浪迹翰墨声名。 注释:秦王:指秦始皇。秦王成:表圣指唐代诗人杜甫。悯时著密史:怜悯时世著写《史记》。应误山中客:或许你误入了山中的客人。浪近翰墨名:在翰墨的世界中浪迹。 赏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通过对竹径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现实和文学艺术的思考与感悟。
这首诗的作者王官谷,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隐士。他的诗作大多反映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淡泊,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诗句逐句释义 1. 谁凿浑沌死:这一句表达了对自然状态的赞美,认为自然界本无界限,没有“谁”去刻意破坏。浑沌是一种混沌未开的天然状态,诗人通过“谁凿”这一行为,表达了一种对原始生态美的向往。 2. 智者争出力:这里指的是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努力改变自然,挖掘资源
贻溪怀古十篇濯缨亭 皎皎居士缨,岂有尘可濯。 爱兹沧浪清,偶以斯名记。 转谷群鸽归,衢岸游鱼跃。 檐头碧梧枝,秋来垂影薄。 译文: 皎洁的居士帽缨,哪有尘土可以清洗? 喜爱这沧浪水清,偶然用这个名字来记录。 转过山谷一群鸽子飞回,街边河岸游鱼跳跃。 屋檐上碧绿的梧桐树枝,秋天来临影子变得淡薄。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风景的诗,描绘了贻溪的美景。诗人在诗中通过细腻的观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光朝的作品,全诗如下: 贻溪怀古十篇濯缨亭 猛虎正横行,孤猿发长啸。 名高世人间,三枉鹤书诏。 借笏趋朝参,天意独难料。 咫尺首阳山,清光静相照。 注释: 贻溪:指福建省永定县境内的溪流,这里用来指代作者所在的环境。 濯缨亭:位于福建省永定县,是林光朝的读书处所。 猛虎正横行:比喻当时的政治环境如同猛虎般凶猛。 孤猿发长啸:形容诗人在政治环境下独自发出感慨和抗议。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野老传此水,源与洪河透。” - 注释: 传说这水是来自远方的洪河。 - 赏析: 此句描绘了水源之远和水的纯净。通过提到“洪河”,暗示了水源的广阔和深远。 2. 潺潺浩难穷,雨雹洒晴昼。 - 注释: 水流潺潺,连绵不绝;暴雨过后,阳光普照。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自然界的力量和变化无常。雨后的景象显得更加清新和生机勃勃。 3. 岩头白龙挂,滩前寒玉漱。 - 注释:
贻溪怀古十篇濯缨亭 杖藜高山头,历览众景会。 泰摹屹若屏,黄河泻如带。 幽怀逐冥鸿,万事寄天籁。 不见玉京春,荒烟起萧艾。 注释:我拄着藜杖站在高山的顶端,眺望着周围的景色。泰山的巍峨壮观如同屏风般屹立在那里,黄河像一条细带一样流淌在山间。我心中的幽深思念随着大雁一起飞翔,一切杂念都寄托于大自然的声音之中。然而,却再也看不见那传说中的仙境玉京了,只见一片荒芜的烟雾弥漫开来,充满了萧瑟和凄凉的气息
王官谷十咏竹径 擎天有八柱,是峰居其一。 根蟠地轴壮,群山俯为硕。 共工触不折,万古耸崒嵂。 幽人步绝顶,引手攀星日。 注释: - 擎天有八柱,是峰居其一:这句话描绘了山峰高大挺拔,仿佛是撑天的八根柱子中的一根,突出了山峰的高耸。 - 根蟠地轴壮,群山俯为硕:这句话形容竹子的根部盘绕在大地之上,显得强壮有力,而周围的群山则显得矮小。 - 共工触不折,万古耸崒嵂:这句话赞美了竹子的坚韧不屈
王官谷十咏竹径: 王宫谷是古代帝王的居所,竹子是这里的主要植物。这里的竹子非常茂盛,形成了一条幽深的小径。小径两旁都是竹子,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洗耳谢市朝,构亭得余址: 为了远离尘世的喧嚣,诗人选择了这个地方来构建自己的亭子。他希望在这里能够远离世俗的纷扰,享受片刻的宁静。 三径草长深,一毫尘不起: 这条小径上的杂草长得又高又密,使得整个小径都变得阴暗。但即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
【注】王官谷:地名,在今陕西岐山西南。 事去惟山存,遣祠临水曲。 遗庙荒凉,人迹罕至,只有山还在那里,它见证了往事;溪流旁,有座供奉着王官的祠堂。 峻节凌雪霜,英颜莹冰玉。 竹林中竹子高耸挺拔,竹皮坚厚光滑如冰玉般洁白晶莹,它的身姿像雪一样纯洁。 至今崖壁间,尚耐尘埃辱。 即使到了今天,这崖壁间的竹子依然能够抵御尘世的污染和玷污,保持自己原有的清白。 清风满林泉,千戴仰高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