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普济
【译文】 知道一字,就是众祸之门。 杀人放火,活捉生擒。 不是枢要之人,也不是上古典刑。 与贼过梯,攻墙割壁,何人能行? 【注释】 知之:指懂得刑法的人。枢要:要害之处。上古:古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刑法警示的诗。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告诫人们:如果知道了刑法的奥秘,就会成为众人的祸患。因为一旦掌握了法律的秘密,就可能会滥用权力,伤害他人。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不要随意触犯法律
【注释】 1. 临终偈:临终时所念之语。2. 黄梅:指《黄梅经》。3. 君:指佛祖释迦牟尼。4. 逆行顺化无交涉: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生死轮回,都受因果报应,而生死轮回的规律是“顺逆”相生,即顺者为正道,逆者为邪路,但二者并无直接的关系,只是因缘果报而已。5. 撒手:放下手印。6. 毗卢:梵语音译,意为光明,又作“毗卢遮那”。7. 顶上归:指圆寂。8.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临死前对佛法的理解
【注释】十日:指十天。覆盆之下:比喻黑暗,比喻不能见人。又争怪得: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赏析】这首偈颂说的是一个公案,说一个和尚在雨中打柴,忽然下起大雨来,他便把柴放在树洞里,躲到庙里避雨。雨后出来一看,发现他打来的柴已被雨水淋湿了。于是他便说这是菩萨的恩赐。后来有人告诉他,其实这是老天爷故意安排的。因为菩萨是明灯,照见众生的一切业报。因此,菩萨虽然慈悲为怀,但是不会无缘无故地施与众生恩惠
【注释】 翳尽:指日落。还明极:指天光初现。家乡:泛指故土、家乡。万八千:形容遥远,数以千计。悬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重撒手:重新举起。古剑:指剑柄上刻有铭文的剑。髑髅(dúlóu)前:指人的骷髅头。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在黎明时分,看到太阳从云层中露出,心中感慨万千的情景。首二句写日出之景;三、四句写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全诗构思新颖,意境开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的内容,再结合作者及写作背景、手法和语言特点等分析其表达的效果,最后把握主旨。“宝陀三句”的第二句是关键句,其中“掣臂揎拳”“打失鼻孔”是关键词语,理解了这些词语的含义才能正确理解全诗的意思。“掣臂揎拳”:形容气势汹汹的样子,用来形容某人发怒或发怒的样子,此处是形容人发怒的样子;“打失鼻孔”:形容打中了鼻子,鼻子被打得歪了
竹溪 漱石穿崖落落,随流截流自瞒。穷到不知源处,风枝雨叶萧然。 注释:竹溪水从岩石上穿过山崖落下,顺着水流截住流水不让它继续向前流去,自己却浑然不知。走到尽头时,已经找不到它的源头了。风吹过树枝,雨水打湿了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竹溪的水为题,通过对竹林溪水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对生命的感慨之情。竹子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生命力旺盛、坚韧不拔的植物,诗人通过对竹子的描绘
春山叠叠绿如碧,春水漾漾碧如碧。大解脱门开,把手拽不入。 注释:春山层层叠叠的绿色如同碧玉一般,春水荡漾着如同碧玉一样清澈。大解脱门敞开了,但是伸出手去却怎么也抓不到它。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山峦叠翠、春水澄澈的景象。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诗人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生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我们来逐句解释这首诗: 示资寿慧一监寺 1. 示:显示,表示。资寿慧一监寺:指施主为寺庙的住持或主持。 2. 二由一有一莫守,面首面南看北斗。 3. 二由一有:意为“二个由一个”或“两个由一个”。一有一莫守:意为“一个有一个不要守着它”。 4. 面首面南看北斗:意指面朝南方,仰望北斗星。 5. 勘破末山不露顶:意为勘破(理解、领悟)末山(禅宗用语)。不露顶:意为不露出头顶。 6. 玄机无着高叉手
【赏析】 此词写一妇人虔诚礼佛,祈求佛菩萨保佑平安。全词以“马郎妇赞”为题,是咏叹一位虔诚的马郎妇。 词中首句“有愿必从”,即说这位女子有心愿,便一定去实现,这是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要诚心念佛,即可得到解脱。第二句“无刹不现”,意谓佛在何处都能显现,这是对佛教中“万法自在”、“随类化身”等观念的形象说明。第三句“鬓乱钗横”,描绘了这位妇女虔诚礼佛时的情景
【注释】: 宝陀:即佛塔,这里指寺庙。 妙:极好。 吃饭:吃素。着衣:穿素服。屙屎放尿:排泄大便和小便。 【赏析】: 这首诗以诙谐的语言、幽默的口吻对寺院僧人生活进行了描绘,生动地表现了他们清苦而简朴的生活。诗的前三句是说,佛门弟子(僧人)修行到了极点,达到了“无欲则刚”的境界,他们不食人间烟火。但是,即使是这样,他们仍然要吃饭、穿衣,甚至要屙屎放尿。最后一句是说,尽管他们是出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