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圆
诗句释义 1 今春闻落第 - 本诗中,“今春”指的是诗人听到自己科举考试失败的春季信息。而“落第”是指科举考试中未被录取。 2. 为君心悽然 - “为君”表明这首诗是针对某人的情感表达,“心悽然”表示诗人内心感到非常悲伤和痛苦。 3. 束书独南还 - “束书”可能指带着书简(书信)独自返回南方。这里的“南还”暗示了诗人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回到南方。 4. 愤气胸间阗 -
【解析】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陟、想绝、霭”的写法。 【答案】 ①登上游乾元寺的舟船,②闲适地吟诵着诗篇,③尘世的思念已经消散,④久坐在大自然的天籁声中,⑤幡旗的影子高高地飘扬在晴朗的天空上
【注释】 1. 畴昔:过去。学为文:学习写文章。拟:想,设想。周孔道:指孔子和周公之道。2. 心劳:心里劳累。道未至:道理没有达到。3. 壮岁:年轻时。成衰老:变成衰老的人。4. 楷模:模范。风雅词:指典雅的诗。5. 立言多讽喻:写文章多有讽喻之意。反为时人嗤:反而被世人嘲笑。6. 嗟嗟:叹词,表示惋惜。不复古:不模仿古代。7. 训世:教诲世人。无纤益:没有什么帮助。8. 权门:有权有势的门第
【注释】 1. 白乐天:指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2. 李杜:指唐代著名文学家李白(李太白)和杜甫。 3. 钱郎:指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苏东坡)。 4. 讽刺义不明,风雅犹不委:讽刺的意味不清楚,典雅的风格也没有达到要求。 5. 于铄:赞美之意。 6. 崛起冠唐贤:像唐朝其他杰出诗人一样崭露头角。 7. 下视十九:这里指《诗经》中的《国风》共有十五国风,共三百零五篇。 8. 謇谔:正直敢言的样子。
【注释】 湖山淡相映:湖光山色相互辉映。 杳杳烟波色:渺渺的烟波,一片朦胧。 苍苍云木阴:苍苍的云树,一片浓荫。 苔荒石径险:苔藓覆盖的石径,崎岖险峻。 犬吠桃源深:桃花源深处,有狗吠声。 中有上皇人,高眠适闲心:这里指林逋,他隐居在杭州西湖旁的孤山。 花开还独酌:花儿盛开时,独自饮酒。 花落还独吟:花儿凋谢时,独自吟诗。 空庭长瑶草,幽树鸣仙禽:空旷的庭院中生长着瑶草,幽静的树上有仙鹤啼叫。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意与赏析诗句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然后逐句分析,指出其表达的情感和诗人采用的手法,同时要注意其中运用的典故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逐句解释,并给出必要的注释。 “独游”的意思是:独自游玩。 第二句“城市非无亲”,意思是:尽管家乡没有亲人,但并不是说没有亲情。 第三句“江湖非无友”,意思是:尽管朋友不在,但并不代表没有友情
【注释】 岁岁中秋夜:每年中秋节的夜晚。 玩月泛平湖:在平静的水面上赏月。 今为病所侵:现在我生病了。 伏枕此约辜:因病不能与朋友相聚,感到遗憾。 辗转席蓐间:辗转不安地在床上翻来覆去。 四体如松枯:身体像松树一样僵硬。 辛酸滋味加:心中充满了辛酸。 闲况适兴徂:闲散无聊中又逢佳节。 入夜月渐高:到了夜晚月亮渐渐升高,月光皎洁明亮。 晃晃照廊庑(lǎnɡ wǔ):明亮的月光照射在走廊和房屋上。
松下自遣 聚气成此身,假缘暂寄世。 可怜自在性,本无烦恼系。 傍水与登山,翛然有深诣。 日在林下游,暮在林下宿。 供饮岩畔泉,充庖槛前菊。 半月一剃发,半年一洗浴。 但得恣疏懒,何曾有荣辱。 赏析:这首诗以松为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自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新秋雨初霁,圆月照我屋。 扶病起看月,坐久偶成曲。 人生天地间,性分各自足。 捧檄何必喜,途穷何必哭。 容彭不为长,颜杨不为促。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每句的字数都相等。以下是对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潜夫咏 有叟匿姓名,自号为潜夫。 潜身在云泉,潜心入虚无。 身心俱已潜,质直反若谕。 智者谓之智,愚者谓之愚。 愚智自彼异,潜夫未曾殊。 注释: - 有叟:指隐居的老者。 - 匿姓名:隐藏自己的真实姓名。 - 自号为潜夫:以“潜夫”为号。 - 潜身:隐退或不露面。 - 云泉:喻指高洁的志向。 - 潜心:专心致志。 -
松风 青青数树松,扶疏空庭里。 微风从南来,清声四向起。 俗兮闻必愁,吾也闻则喜。 昂头离石枕,扶羸凭藤几。 侧听复遥观,移晷不能已。 细叶舞轻烟,密影摇寒水。 何必钧天奏,岂羡霓裳妓。 万事更无求,深山此为美。 寂寥信为乐,轩冕诚堪耻。 谁谓茆山中,只悦陶公耳。 译文 青青的松树有数棵,它们在空阔的院子里生长。微风吹过,松树发出清新的声音,四处都响起来了。世俗之人听到这种声音一定会感到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