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叟匿姓名,自号为潜夫。
潜身在云泉,潜心入虚无。
身心俱已潜,质直反若谕。
智者谓之智,愚者谓之愚。
愚智自彼异,潜夫未曾殊。
陶陶乐天和,任性何曾拘。
宗儒述孟轲,好道注阴符。
虚堂踞高台,往往谈浮图。
漫衍虽无家,大方贵无隅。
俗人每侧目,订之为狂徒。
素隐而行怪,执政宜先诛。
天公既保全,幸得存微躯。
冲雪登高山,乘月泛平湖。
性灵敌云闲,形骸类松枯。
何以免饥寒,认得衣中珠。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每句的字数都相等。以下是对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潜夫咏
有叟匿姓名,自号为潜夫。
潜身在云泉,潜心入虚无。
身心俱已潜,质直反若谕。
智者谓之智,愚者谓之愚。
愚智自彼异,潜夫未曾殊。

注释:

  • 有叟:指隐居的老者。
  • 匿姓名:隐藏自己的真实姓名。
  • 自号为潜夫:以“潜夫”为号。
  • 潜身:隐退或不露面。
  • 云泉:喻指高洁的志向。
  • 潜心:专心致志。
  • 身心俱已潜:形容他的内心也像隐士一样深沉。
  • 质直:质朴、诚实。
  • 反若谕:反而让人明白。
  • 智者:明理的人。
  • 愚者:无知的人。
  • 自彼:从那里。
  • 殊:不同。

译文:
有一位老者隐藏了真实姓名,自己号称“潜夫”。他隐居在云水之间,专心研究道家的学说。他的心灵与世俗的纷扰隔绝,他的本性就像松树一样坚韧。智者认为他是智慧,愚者却认为他是愚蠢。但是,愚者和智者的看法不同,而这位老者却从未改变过他的初衷。

陶陶乐天和,任性何曾拘。
宗儒述孟轲,好道注阴符。
虚堂踞高台,往往谈浮图。
漫衍虽无家,大方贵无隅。
俗人每侧目,订之为狂徒。
素隐而行怪,执政宜先诛。
天公既保全,幸得存微躯。
冲雪登高山,乘月泛平湖。
性灵敌云闲,形骸类松枯。
何以免饥寒,认得衣中珠。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位隐居的智者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通过对比智者和愚者的看待问题的方式,强调了真理和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智者的生活环境和行为方式,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最后一句“何以免饥寒,认得衣中珠”,更是体现了智者的智慧和远见,即使生活困苦也能从困境中找到希望和价值。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