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圆
【注释】 闲居:闲居在家。书事:写些事情。淡然忘外事,林下自怡情:悠然自得,忘却世俗的纷扰,在树林中怡然自乐。室冷秋苔色,轩闲夜月明:居室幽深,秋日里苔藓的颜色暗淡;窗边闲静,夜晚明亮的月光洒进。眠云惭道薄,铒(è)药觉身轻:像云朵一样自由自在地飘游,感到自己道行浅薄;吃着丹药感觉身体轻飘飘,好像要飞起来一般。拟学鸱夷子,时时变姓名:打算效仿商山四皓,随时变换自己的姓名,以避免被追捕。鸱夷子
江上闻笛 夜久闻横笛,寥寥景更赊。 天容垂极岸,月色冷平沙。 静引乡心远,闲惊旅鬓华。 哀音殊未已,可处落梅花。 译文 夜晚听到远处传来的横笛声,景色显得更加遥远。 天空的颜色似乎延伸到了极远的地方,月光洒在平静的沙滩上,寒气逼人。 静静地吹奏着横笛,使我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偶尔被横笛的声音惊醒,让我感到一阵惊恐。 横笛的哀伤声音还未停止,我打算在这寒冷的梅花树下安歇。 注释 ①闻横笛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杖锡无同侣,冲霜独自行。 - 注释: “杖锡”指的是拿着拐杖步行;“无同侣”表示没有同伴一起行走。“冲霜独自行”形容在寒冷的天气中独自前行。 - 译文: 我拿着拐杖,独自一人走在寒霜中。 2. 断桥残月在,孤店晓鸡鸣。 - 注释: “断桥”指桥梁的一部分或断裂的部分;“残月”是指月亮只剩下一部分,可能是被云遮住了;“孤店”意味着孤独的店铺。“晓鸡鸣”指的是天还没亮
【注释】 咏燕 来去知时候,堪怜异众禽。双飞春雨细,对语画堂深。寄宿雕梁稳,衔泥柳岸阴。栖身自有处,鹰隼莫相侵。 【赏析】 此诗以燕的动态、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为线索,通过描写燕子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和赞美之意。首联“来去知时候,堪怜异众禽”写燕子按时归来,在人们需要时及时而来,令人同情,也显示出它们不同于其他禽鸟的独特习性;颔联“双飞春雨细,对语画堂深”写燕子双双飞翔于细雨之中
【注释】 谗佞:奸诈的人。当面唾:当面诽谤。殳(shū,击):古代一种兵器。 去邪:去除邪恶。 嫉恶:憎恨邪恶。奈无徒:又没有人帮助。 道亦孤:道路也孤单。 荒斋:荒凉的斋室。 残日:落日。 芜:野草丛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所作,表达了对当时政治黑暗、奸佞当道的不满和悲愤。首联写谗佞当面毁谤,诗人虽然有志去邪,却无人相助。颔联写诗人虽有去邪之心,但却无人理解,无法施展拳脚
【解析】 题干是“深居的鉴赏,注意注释”。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一般考查“意境”“构思”“手法”“语言”等。“意境”指寄托诗人情感的客观景物;“构思”指表达某种意图的谋篇布局;“手法”是指作者在创作时所运用的各种艺术方法,如赋比兴,虚实写,抑扬法,衬托,渲染等;“语言”主要是指诗词的风格、语气、色彩、节奏、重音等。分析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禹庙:指祭祀大禹的庙宇。 洪水不为害,黎元受赐多:意谓洪水之害被消除了,百姓受到很大的恩惠。黎元,老百姓。 道尊由揖让,功大匪干戈:意谓禹治水之功高过尧舜,他治理洪水的方法是谦恭揖让,不使用武力。 任上诸侯贡:意为在位期间诸侯进献礼物。 贻谋五子歌:意为留给后代的治国谋略。 稽山千古在,宫阙倚嵯峨:稽山,指大禹治水的发源地会稽山。宫阙,指禹庙。
诗句释义: - 一岁期今夕: “一岁期今夕”意味着一年中的这个时候,也就是中秋节。在这里,“岁”指的是一年的周期,而“期”表示这个特定的时间点。 - 高空雨忽零: “高空雨忽零”描绘了一幅雨从天空降下的景象,尽管是中秋之夜,但天上仍然飘洒着雨水(“高空”)。 - 虚窗沈素影: “虚窗沈素影”形容窗户因为雨水而模糊不清,无法看清外面的景色,这里的“虚窗”和“沈素影”都暗示了一种朦胧的美感。 -
失鹤 只鹤忽飞去,清音更不闻。 远应寻凤侣,闲恐避鸡群。 岸静休临水,庭空罢舞云。 唯馀旧踪迹,篆字印苔纹。 注释: 1. “只鹤忽飞去”:“只”表示只有一只;“鹤”指的是一种鸟类;“忽飞去”表示鹤突然飞走了。 2. “清音更不闻”:“清音”指鹤的叫声清脆而悠扬;“更不闻”表示再也听不到鹤的叫声了。 3. “远应寻凤侣”:“远应”表示应当;“凤侣”指的是凤凰的伴侣;“寻”表示寻找
【注释】: 立意造平淡,冥搜出常情。 何人知所得,后世谩传名。 云树饥猿断,冰潭片月倾。 如无子期听,绿绮为谁鸣。 【赏析】: 这首诗以清幽的意境和高超的诗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 首联“立意造平淡,冥搜出常情”,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注重表现自然之美,不求华丽的词藻,力求平淡中见真意、真情流露。 颔联“何人知所得,后世谩传名”,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