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落谁知趣,深居野兴饶。
固穷期道在,寡合鄙时浇。
径静苔长绿,山寒雪未消。
残阳荷轻策,闲望傍村桥。

【解析】

题干是“深居的鉴赏,注意注释”。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一般考查“意境”“构思”“手法”“语言”等。“意境”指寄托诗人情感的客观景物;“构思”指表达某种意图的谋篇布局;“手法”是指作者在创作时所运用的各种艺术方法,如赋比兴,虚实写,抑扬法,衬托,渲染等;“语言”主要是指诗词的风格、语气、色彩、节奏、重音等。分析时,首先指出诗句内容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从炼字、用典、手法、风格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①译文:我独自隐居在这山野之中,却不知这深居的趣味。②译文:坚守着道义,固守贫穷,等待时机到来。③译文:与世隔绝,自甘淡泊的生活,鄙薄世俗的浮华。④译文:小径幽静,长满苔藓,绿草如茵;山峰苍翠,山间寒气未散,白雪依然。⑤译文:夕阳西下,轻轻策马,闲适地眺望那傍村的小桥。

赏析:①首联点明自己隐居的原因。“深居”,意为“独处”。作者说自己隐居山林,无人理解自己的志趣,表达了他孤高不群的性格和不愿为官的清高节操。

②颔联写自己守贫乐道,远离世俗的情趣。“期道”,即“期求之道”,这里借指自己坚守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固穷”,语出《论语·卫灵公》,原意是说孔子一生守道不移,穷困之时也不改其志。而作者却以“期道在”来否定这种守道不移,强调自己追求的是道德信念而非物质利益。“寡合”,语出《论语·述而》,原意是孔子提倡少与人交往,多读书学习。但作者却以“寡合鄙时浇”来否定这种少与人交往的做法,强调自己远离世俗,淡泊名利。

③颈联描写山间景色。“径静苔长绿,山寒雪未消。”意思是小径幽静,长满苔藓,绿草如茵;山峰苍翠,山间寒气依然没有消散。“径静苔长绿”中的“长”,写出了苔藓生长旺盛的景象。而“静”则表明了环境寂静,无人干扰。“径”与“苔”、“山”相对应,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与冷寂。“山寒雪未消”中的“寒”字既写出了环境的寒冷,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雪未消”中的“未消”则表现出了冬天的严寒。

④末联写自己闲情逸致。“残阳荷轻策,闲望傍村桥。”意思是残阳下,轻快地骑着马匹,悠闲地望着邻村的石桥。“残阳”,指落日的余晖。“荷轻策”,即骑马,荷,通“和”,意为轻松愉悦。“闲望”,悠闲地观看。“傍村桥”,即靠近村落的桥梁。“傍村桥”中的“傍”,表示接近、邻近的意思,与“邻村”相对应。“桥”,是连接两岸或分隔两岸的建筑物,在这里用来象征村落。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