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朋
胞胎才出播殃尘,直至如今毒害人。 一杓兰汤无限恨,腕头何止重千斤。 诗句逐句释义 1. 胞胎才出:出生之时带来不幸,比喻婴儿的诞生给家庭带来了灾难。 2. 播殃尘:传播灾祸,指疾病或恶运通过婴儿传播到整个家族或社会。 3. 直至如今:直到现在,形容这种影响或诅咒持续至今未消除。 4. 毒害人:对人产生毒害作用,可能指身体、心理或精神上的损害。 5. 一杓兰汤:用兰草煮的水,象征治愈和希望。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的盛况。 第一句“节届元宵气象新”,描述了节日的气氛和景象。这里的“节”指的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团圆和繁荣。“元宵”指的是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灯节。“气象新”则形容了节日的景象焕然一新,充满了活力和欢乐的气息。 第二句“笙歌竞奏汉宫春”,进一步描绘了节日的音乐和舞蹈场景。这里的“汉宫春”可能是指古代宫廷中的春天音乐
【注释】: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二十七:“四十九年蹲坐处,无明荒草几多愁。一朝得意春风里,活却从前死路头。” “四十九年”:指诗人一生的岁月。 “蹲坐处”:指诗人曾经停留的地方。 “无明荒草”:荒芜的草地,比喻荒凉的环境。 “几多愁”:多少、多么多的忧愁。 “一朝得意”:一旦成功或得志。 “春风里”:在春风中。 “活却”:又活过来了。 “从前死路头”:以前一直走不通的路。 【赏析】:
【注释】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二十九: 诸佛出世,标拍荒郊:指佛陀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荒郊:荒野之地。 达磨西来,冢添新土:指禅宗大师达摩东渡至中国传教,他的墓地在中国南方的少林寺附近。 保福今日,向拜扫无门处打开一路:指在冬至、寒食等节日里,许多人会去扫墓祭祖。 冬至寒食一百五:冬至和寒食是两个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有扫墓祭祖的习惯。 这首诗是一首颂词
暮春时节,举行修禊活动。 不论年龄大小,人们都聚集于此。 数棵松树开满花,一条溪水流淌着。 知道惭愧的人才能畅谈幽雅之情,没有摸索之意正好表达豪放的意气。 注释: 1. 暮春,指农历三月,春天的末尾。 2. 修禊事,即修禊节,古代一种祓除不祥、祈求平安的节日。 3. 少长咸集,指不同年纪的人都来参加。 4. 群贤,泛指有才能的人。 5. 数树松花,松树开花时,花瓣飘散如雪。 6. 一溪流水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滞货无价,烂钱无索。 关键词:滞货、烂钱 - 滞货指的是长时间存放而价值下降的货物;烂钱则是指因磨损或损坏而失去价值的钱。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对时间与价值关系的哲思,强调时间的流逝会使得物品的价值降低,而金钱也可能因为损耗而变得不值钱。 2. 咬定牙关,将错就错。 - “咬定牙关”是一种比喻,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错误时,坚定不移的态度。这里可能暗指在人生旅途中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感慨。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以及必要的关键词的解释: 1. 六载将身草里埋(第六个年头) - 将身:指自己 - 草里:形容隐居生活 2. 当时有眼几曾开(那时有眼睛的人) - 有眼:有眼光、有见识 - 几曾:未曾 - 开:显露出来 3. 果然见得明星现(果然,真的出现了) - 明星:比喻贤能之人 4.
注释: 坐底:坐在这里,即坐禅;立底:站着,即站禅。坐禅和站禅是佛教禅宗修行的两种不同的方法。 赤须胡:指印度人。 转身句子活鱍鱍:意思是在转念之间,就能灵活地表达出意思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诗,主要描绘的是禅宗修行者在坐禅和站禅时的精神状态。其中“坐底坐杀,立底立杀”是指修行者在坐禅或站禅时,都能进入一种深深的冥想状态,仿佛被定住了一样。这种状态被称为“定”,是禅宗修行的基本方法之一
注释:黄檗的棒头,是马祖喝下的地方。 春风吹过,二三月间,处处绿杨树,足以系住马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春风拂面,绿杨树摇曳生姿,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息和娱乐的好去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注释:冬天并不寒冷,腊月过后就可以看到了。 酸风刮地,冻破泥团。 毗卢楼阁前,少林深雪里,谁知犹隔万重关。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腊月之后的景色。首句“冬不寒,腊后看”表达了作者对冬季的期待和喜悦,因为腊月之后的天气更加宜人。第二句“酸风刮地,冻破泥团”形象地描绘了腊月之后风的强烈和气温的降低,使得地面被冻结,形成了冰团。第三句“毗卢楼阁前,少林深雪里,谁知犹隔万重关”进一步描绘了雪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