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朋
这首诗是一首观音赞,通过对观音菩萨的形象和行为的描述,赞美了其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品质。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 十方圆明(十方):指的是观音菩萨的法相广大无边,遍布于所有地方。 - 应现非一(应现):指观音菩萨随时出现在不同的形态或化身中。 - 眼看净瓶(净瓶):净瓶是观音菩萨常用的容器,这里用“眼看”来形象表达对净瓶的观照。 - 坐盘陀石(盘陀石):盘陀石是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
注释: 1. 跨猛虎去来,与寒拾来去:形容人行走匆匆的样子。跨,跨步。弥陀,指弥勒佛,佛教人物。2. 贼火不勘:形容心里有鬼,心虚不安。3. 自相讦露:互相揭发,暴露真相。4. 谓是弥陀:认为他是弥勒佛。5. 有何凭据:有什么依据或证据呢?赏析:这是一首谜语诗,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和心理状态,让人猜测出诗中的谜底。诗人以“跨猛虎”形象地描绘出了人物的匆忙和慌张
【注释】 苕帚:竹制的扫帚。不亭:不停止地。想得:想象着。峨眉:峨眉山,在今四川省。五台:指五座佛教圣地。无此一天明月:意即“没有这样的月光”,形容月亮的皎洁。 【赏析】 《寒拾赞》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写景咏人,以景喻人,寄情山水,抒发了对友人张思叔(时为成都太守)的怀念之情。诗中“眼观”与“口说”、“峨眉五台”与“明月”的巧妙组合,形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注释】 徒:徒然。整:梳理,整理。春风:春风拂面。两鬓垂:形容年老。子规:杜鹃鸟。啼遍:啼叫不停。落花枝:落花满地。龙门:指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峭壁上的千佛浮雕造像群。上客:尊贵之人,此处指游客。家家是:到处都是。锦鲤:红色的鲤鱼。锦:彩色丝织品。携来:带来。卖与谁:卖给谁。 【赏析】 此诗以鱼篮观音赞为题,赞美的是鱼篮观音,也就是龙门石窟中的卢舍那大佛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刹海无数,分身遍普。 - “刹海”指的是佛教中的“三千大千世界”。在佛教中,每个众生都有无数的过去、未来和现在的生灵,就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 - “分身遍普”意味着这些生命形态(如菩萨、众生等)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存在,就像佛经中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众生悉是我”。 2. 莲华叶上,如日卓午。 - “莲华叶”指的是莲花,莲花是佛教中的重要象征,代表着清净、圣洁和慈悲
【注释】 1. 布袋和尚:唐代的僧人,俗家姓杨。他喜欢装束成和尚的样子,常在闹市里给人治病、说法,因此人们称他为“布袋和尚”。2. 惺惺(xīng xīngɡuānɡ)处:意谓有清醒的人的地方。3. 当行家:指有道行的人。4. 吃茶:饮茶,是禅宗的一种修炼方法。5. 赏析:此首赞颂布袋和尚为人随和,对世人的疾苦表示同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世人的宽容和理解,体现了他的人生哲学。 【译文】
注释:一肩挑重担,并非轻物。虽然瞻前顾后,却不知道打坏了楼阁!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担夫形象的诗作。首句“一肩”是全诗的关键。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把担夫比喻成挑着重担的人。第二句“不是轻物”与首句呼应,强调其非同寻常。第三句“虽然瞻前顾后”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既承接了第二句,又为下文铺垫。最后,“不知打失楼阁”是对前两句的总括和总结,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盲目行为的讽刺之情。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
狮子相观音赞 《狮子相》是唐代玄奘的名诗,全诗共四句。 狮子国中,随类度生。盘石海潮,呵吼不停。要见真狮子儿,于斯观其音声。 注释: 1. 狮子国中,随类度生:在狮子国里,众生都是根据其类别来度过生命的。 2. 盘石海潮,呵吼不停:盘石和海浪都在不断地咆哮着。 3. 要见真狮子儿,于斯观其音声:要想见到真正的狮子,就得在这里观看它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
【注释】:拖布囊,布袋和尚随身携带的袋子。握乌藤,手拿乌藤拐杖。 【赏析】:这是一首颂扬布袋和尚的作品。诗中“拖布囊”即指布袋和尚随身携带的那口大肚子的木鱼袋,“拖布囊,握乌藤”,形象地描绘了布袋和尚的形象,生动传神。 不是闲行”,是说布袋和尚不辞劳苦,到处为善,从早到晚,从街到巷,从市到尾,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这两句诗既赞美了布袋和尚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诗句释义】 1. 子夜逾城:子夜,指的是子时。子时是十二时辰之一,指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之间。逾城,即翻越城墙。 2. 午夜见星:午夜,指的是子夜之后的时间。午夜是十二时辰的最后一个时辰,指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见星,意指在夜晚抬头望向天空,看到星星。 3. 青天白日:青天,指的是晴朗的天空;白日,指太阳。青天白日,形容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景象。 4. 大道不行:大道,指的是正道、正确的道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