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巘
扪萝上复上,未省所历高。 忽与归鸿值,万里一羽毛。 注释:在攀爬树木时,我反复向上攀登,但并不清楚自己已经到达了多高的高处。突然,一只归雁映入眼帘,它展开的翅膀仿佛覆盖了万里天空,只有一片小小的羽毛。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不断攀登树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通过描述归雁飞翔的情景,诗人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注释】 希年初度:指王希宣初度。王希宣,名不详,字希初,北宋人,以诗著名。《宋史》有传。 老友:老朋友。 王希宣:王希初,北宋人,以诗著名。《宋史》有传。 扁舟:小舟。这里指小船。 夙谊甚厚:深厚的友情。 贶(kuànɡ) :赐。 十诗:十首诗。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著有《归园田居》。 采菊东篱下:采菊,即采菊东篱下。东篱,种菊花的篱笆。东篱,泛指菊花。 语:引用。 五章云:五篇文章。
【注释】 希年初度老友王希宣:希初,诗人的字。王希宣,即王之涣,字希文,唐渤海(今河北景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元二”是作者的表弟。“扁舟”是指小船。“访夙谊甚厚”指与王氏兄弟有深厚的友情。“贶以十诗”指王之涣赠送给作者十首诗篇。“渊明采菊东篱下”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意谓自己像陶渊明一样,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得。“五章”指王之涣的五首赠答诗篇
《是谁挼蓝染,千条万条碧。我欲问东风,东风澹无迹。》是元代诗人牟巘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垂柳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诗中“是谁挼蓝染,千条万条碧”描绘了垂柳如蓝的美景,形象地表达了垂柳的翠绿色彩及其繁茂的景象。这里的“是谁挼蓝染”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想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接下来,“我欲问东风
诗名:题束季博山园二十首·云卧不禁冷 注释: 1. 薝卜林:一种树木。 2. 若木枝:指树木的枝条,这里比喻为某种力量或影响。 3. 翻动:波动,动荡。 4. 红光被空曲:形容光芒四射,充满整个空间。 5. 弈仙:棋手仙人,指擅长下棋的人具有超凡的智慧和技巧。 6. 绿绕:环绕。 7. 南涧芹:指一种生长在南方的芹菜,常用以形容春天的气息。 8. 寒湫:指深水或寒冷的水潭。 9. 澄然蓄清浏
诗的释义:- 行行西崦西:这是第一句,描述了一种景象,"行行"是连续不断的意思,"西崦西"则描绘的是日落时分,西边山影的轮廓。 - 暝色苍然入:"暝色"即傍晚时的景色,"苍然"则是形容颜色深沉而明亮。这句话的意思是夕阳的余晖洒满了整个山谷。 - 芸芸各归根:"芸芸"指的是众多的树木、草木等,"各归根"则表示它们都回到了各自的起点,即土地。 - 我亦坐内息:"我"指诗人自己
希年初度老友王希宣扁舟远访夙谊甚厚贶以十诗实用渊明采菊东篱下语五章云每岁思亲不持斝蓼莪几欲废诗雅盖深知予心者读之凄然辄尔和韵 渊明咏三士,讲学马队间。 斯道幸不广,石高媲庐山。【渊明:陶渊明,三国时期诗人,有《归去来辞》。咏三士:指《归去来辞》中“三贤”即颜渊、子贡、曾参。讲学马队间:指在马队间隙里传授学问。石高媲庐山:形容石头像庐山那样高大巍峨。】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和郭主簿》,全诗如下:
落落金弹丸,形容落叶的形态,如同金色的弹丸般轻盈而孤寂;飞鸟不敢下,暗示了鸟儿因落叶而畏寒,不敢降落在此处。 卢橘不到吴,意味着某种植物或果实无法到达吴地;杨梅同过夏,表达了某种植物在夏季能够共同生长。 牟巘五(1096-1153)宋代诗人、画家,字献之,号东原,世称东原先生,其人博学有文名,尤工于诗。他的诗歌风格豪迈奔放,富有哲理性,深受后世赞誉
【解析】 1. “题”:题,题写。2. 第二句“援笔记旧游”:援笔,指写作。3. 第三句“想见同来者”:同来,一起来的。4. 第四句“俱非第二流”:第二流,二流人物,次等人才。 【答案】 ①第一、二句:倚着栏杆发出长啸,挥笔记下旧时游乐的往事。②第三、四句:想象那些一起前来的人,都不是第二流的人物
【注释】 希:希望 初度:初次过生日,指生日。 老友:老朋友。王希宣:诗人的友人王希宣(1057-1135),字希文。 扁舟远访:乘小舟远去探访朋友,扁舟,小船。 夙谊甚厚:与老朋友的友谊很深。夙,早。 贶(kuàng)以十诗:赠送给我十首诗。贶,赠送。 实用渊明采菊东篱下:运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来写自己的志趣。渊明: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时期的文人,有《归园田居》等名作。 语: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