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应芳
诗句释义 1 腊月无多日,行年七十三。 - 注释:腊月是农历十二月,通常指一年中的最后几个月。行年七十三,表明诗人已经活了七十三岁。 2. 浮生空自老,往事日多惭。 - 注释:浮生,指飘泊不定的一生。空自老,表示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往事日多惭,表示因为回忆过去的失误和遗憾而感到惭愧。 3. 南国山皆赭,东郊草未蓝。 - 注释:南国,指南方的国家或地区。山皆赭,赭石是一种红褐色的矿物
春草绿如许, 春草长到如此茂密的程度,此处的"春草绿如许"形容春天的草地颜色鲜亮。 之人犹未归, 他们还未回来,"之人"指代的是那些在旅途中的人,"犹未归"表明这些人仍在远方。 江东云度水, 江边的云彩飘过水面,"江东"通常指长江以东地区,"云度水"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 马上雨沾衣, 骑马时雨水打湿了衣服,"马上雨沾衣"形容旅途中的艰苦和不便。 王事驱驰久, 因为公务而长时间地奔波劳累
迁居 逃难居频徙,幽怀孰与论。 昆山一舍地,湓浦数家村。 老去仍为客,朝来又抱孙。 雨馀春韭绿,生意满东园。 注释: 迁居:搬迁居住。 逃难居频徙:因为逃避战乱而频繁搬家 幽怀谁与论:心中的忧郁情怀无人能共论 昆山一舍地:在昆山有一块土地 湓浦数家村:住在湓浦的几户人家 老去仍为客:年纪大了还是个客人 抱孙:抱孙子(指生育子女) 雨余春韭绿:春雨之后韭菜更加嫩绿了 生意满东园
注释 客来:客人来访。常问信:常常询问消息。书去:书信寄出。半沉浮:一半淹没在水里,一半漂浮着。两度黄梅雨:两次经过黄梅时节的梅雨期。相思:思念。白发秋:头发已变白了。樵渔:打柴和捕鱼人。今短笠:现在戴的是一种短小的斗笠。山水古长洲:山水景色很美丽。天宁老:指天宁寺里的僧人。龟巢赋咏不:是否吟诵过《龟巢赋》? 赏析 这首诗是顾仲瑛对友人的诗作的酬答,并兼及白西长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 太湖三百里,流血水云腥。 战鼓有时歇,渔歌无处听。 飘零孤雁白,惨澹远山青。 题橘音书断,令人忆洞庭。 首先看首联“太湖三百里,流血水云腥”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五十不富贵,蹉跎又六年。 - 关键词: "五十"、"不富贵"、"蹉跎" - 注释:诗人在五十岁时仍未达到预期的富贵生活,这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境遇的不满或失望。"蹉跎"意味着时间的浪费和虚度,反映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无以为继的无奈。 - 赏析:这句诗揭示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思,表达了一种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力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2. 新愁添鹤发,故国暗狼烟。 -
《漫兴》 吴女何多巧,《吴趋》作楚声。 市廛方易肆,朱粉复倾城。 压酒桃花坞,弹筝细柳营。 将军正年少,相顾若为情。 注释与解读: - 吴女:指吴地的女子,这里的“巧”形容她们的技艺出众。 - 《吴趋》:可能是描述吴地舞蹈或音乐的风格。 - 作楚声:将吴地的音乐风格比喻成楚地的声音,表现出地域特色的融合。 - 市廛:古代市场,这里指的是商业繁荣的地方。 - 方易肆:刚刚摆摊,形容生意刚刚开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答案】 译文: 都说从军打仗是件好事,封侯拜相并不难。 边关传来捷报,朝廷立即任命官职。 北方战火烟尘远,冬来春至雨雪寒。 老儒生被人耻笑,头上戴顶鹿皮冠。 赏析: “漫兴”,即随意吟成,没有一定的目的或主题。诗人以“漫兴”为题,表明其创作态度的闲适、随性
诗句逐句释义及注释 第一句:“昆山时州治移居太仓” - 注释:昆山时州治,指的是昆山曾经作为州治所在地。 -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从昆山的州治转移到太仓的历史变迁,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回顾。 第二句:“孤峰云叠叠” - 注释:孤峰,指的是孤立的山峰。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山峰上的层层云彩,形象地表达了山峰的雄伟和云雾缭绕的景象。 第三句:“旧邑草萧萧” - 注释:旧邑
【注释】 阖闾城:古地名,今江苏无锡市南。 绿阴成:指柳树长出了郁郁葱葱的绿叶。 系(jiè):用绳结住。江:通“桨”,船桨。马:代指战马。 枝迁:树枝被风吹动。出谷:从山谷中飞出来。莺:黄莺,一种鸟类。 朝家:朝廷官府。方:正。用武:使用武力。 僧寺:佛教寺庙。总:全部,都。屯兵:驻军。 湖田:指太湖一带的稻田。熟:成熟,指水稻丰收,米价降低。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农村生活和劳动景象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