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兴宗
【注解】 再:第二次、又。 荷责:承担任务。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任通判时送别友人,表现了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前两句是说这次送别的对象不同,以前送的是一般的人,而这一次送的是“公”;这次送的是一般的物,而这一次送的是“舟”;所以有这样不同的感触。“公非不通险”,是说此次送的不是一般的人或物,而是重要的人物;“任重载者浅”是说此次送的是重要的人或物。后两句是说,这次送别,你的责任很轻
注释:山间空旷,花儿更为幽静,阳光透过花瓣散发出香气。只差一弯新月和梅花相伴,共同欣赏它们疏落的影子。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花木的小诗。诗中用“山空”、“日透”等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通过对比“山空”与“山绿”,强调了花儿的“幽”;又以“日透”与“香自永”来突出花儿的“香”。诗人在最后两句里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月亮、梅花人格化,形象地表达了它们对花儿的喜爱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
诗句释义: 1. 与利州守 - 这是一首诗的标题,表明这是一首写给利州太守的作品。 2. 夙称无尽老先生 - “夙”表示早先的时候,“称”是称赞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对利州太守早年就已受到高度赞誉和尊称为“无尽老先生”。 3. 况复乡贤继踵荣 - “况复”表示况且,“继踵”是指一个接一个地,这里形容乡贤(指地方上的有名望的人)接连不断地获得荣誉和成就。 4. 和气四时调玉烛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即可。解答此题,首先理解诗句意思,把握诗句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然后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最后根据注释和题目要求作答。 “溪头”二句,写初六日西湖雨景,雨声断续,山寺松树,迎接送别僧人。“送迎”二字写出了僧俗不同,但都是出家人,因此都应受佛教戒律之约束,即“不到处”“心融意自澄”。 【答案】 译文
诗词名《送张郎中出守潼川》,以下是诗句、译文、注释和赏析: - 诗句: 1. 亭筑休休未作难,晚因观物遂观澜。 2. 不赊日月沾新渥,肯对星辰恋旧官。 3. 龟策幽幽馀处索,牛头衮衮静中看。 4. 杜鹃口血老臣泪,勿信东川甫也叹。 - 译文: 1. 建造的亭子悠闲自在没有困难,傍晚时观察事物便看到波澜。 2. 不期望日月带来新的恩宠,愿意对着星辰怀念旧官。 3. 龟策在幽深的地方等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生于北宋灭亡之际,其一生都在忧国忧民中度过。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山中胜践蜀中稀,炯炯鳌头吐火齐。 注释:在山中行走时,所到之处胜过蜀地,只有这里才如此稀少,鳌头指的是鳌鱼的头部,此处指代鳌山,吐出火齐,形容灯火通明。 2.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最后附上赏析。以下是逐句释义和翻译: 1. 羡翁诗礼饱丘园,况有诸孙名义传。 注释:羡慕你(指喻志夫)诗学深厚、礼仪周到,在家乡的田园生活中自得其乐,更不用说你的子孙们继承了家族的声誉和名望。 2. 得雨蛟龙势逐逐,接翰凫凤声联联。 注释:就像得到雨水滋润的蛟龙一样,气势磅礴;就像接到信函的飞凫一样,声音悦耳动听
【注释】 燕居:指在静室中安居。 今我非故我:现在我已经不是过去的我了。 行禅坐亦禅:行走时也是修行,坐着也是修行。 送风当八面:指送走从八方吹来的风。 一钵老三川:指用一根拐杖拄着的钵,已经老了,但仍然拄着三川大地。 【赏析】 《燕居》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是他晚年隐居在老家交城时所书。颜氏书法雄强浑厚,气势磅礴。此诗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的心境。首联“今我非故我”
注释: 猎猎风:风吹得厉害,衣襟猎猎作响。 欹(yī)袖:衣袖被风斜挂。欹通倚。 垂垂雨:细雨纷纷降落。 最怜:特别喜爱。 荷:荷花。 屋:指荷叶。 障:遮挡。 天:指天空。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六月初夏的西湖边游赏时的所见和所感。首句写湖上的景色,次句写船中的感受,第三句写湖上荷花的美丽可爱,最后一句写夜归时的心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生动传神,富有情趣
注释: 久困尘埃梦,暂随香火缘。——久居尘世之中,梦中常常是尘土飞扬;暂时跟随香炉的香烟,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栖鸦急残照,我亦踏归船。——栖息的乌鸦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急促不安,我也踏上了回家的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西湖边烧香、品茶、乘船返回的场景。首联表达了诗人久居尘世中的困扰,以及暂时跟随香炉香烟进入神秘世界的心境;中联则通过描绘栖鸦和夕阳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