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介
注释:哭我祈求皇上不要被天帝所抛弃。 赏析:诗人在诗中通过“哭”字,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句中的“吾皇”指的是皇帝,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忠诚与爱护。诗人用“不共天”这个词语,表达了他对君王的忠心,希望君王不会受到天的抛弃,能够继续统治江山。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和对君主的忠诚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掌握基本表达技巧,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则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注意关键词语的提示作用,并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概括即可。 本题中“江上”,是地点状语,交代了诗人所处之地,点明题旨;“滩头鸣榔去”,描写了诗人所见的景象:江面上,渔民们正用木锤打鱼时发出的声响。这声音在江面上回荡,使诗人产生了联想
这首诗是诗人在丁未年的孟秋之夜,即农历七月十五日,观赏明亮的月亮而作的短歌。全诗共八句,每句都紧扣“月”字进行创作。以下是诗句的逐句释义与译文,同时附上必要的关键词及其注释: 第一句: 丁未孟秋夜月明如中秋因思范公守南阳赏月及坡公赤壁之游皆七月望也作短歌记之 - 注释: 丁未年秋季夜晚,明亮的月光仿佛中秋时一样明亮。因此回忆起范仲淹在南阳守边时的赏月经历以及苏轼在赤壁游玩的情景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给出诗句,再将译文与诗句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最后附上赏析。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雨凉夜坐口占 - 雨水连绵不断,形成了四五阵雨,回风吹过带来清凉。 - 诗人举头仰望天空,映入眼帘的是微弱的月光和飘浮在空中的白云。 - 烦闷和炎热似乎被这一场雨洗刷得一干二净,诗人在清静的夜晚中感到格外宁静。 - 虽然在读书,但诗人的思绪并未停止,反而更加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诗句:破林霜后月,烟景夜微茫。 译文:霜后的月光照在树林上,烟雾笼罩的景色在夜晚显得模糊不清。 注释:本诗通过描绘深秋时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深远的自然美和内心的平静感受。 赏析:孙介是宋代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词作品以自然景观为主题,充满了浓厚的文人气息。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注释: 题张元鼎风雨斋:题写在张元鼎的风雨斋里。 张侯好兄弟,韡韡棠棣芳:张元鼎是好友,他的才华就像棠梨树和棣棠花一样芬芳。 筑室听风雨,书史堆满床:他在家里筑了小屋,听风听雨,书房里摆满了书籍。 竹千挺,竹外花两行:门前有竹子千根,门外有花儿两行。 举头见青山,秀色临我傍:抬头看到青翠的山峦,景色美丽迷人。 客来具鸡黍,亦复陈壶觞:来客人的时候准备了鸡肉和米饭,又准备了酒和酒杯。 坐与尘土隔
欣欣雪斋叟,年少本孤寒。 愁怀厄羁寓,兀坐起长叹。 慷慨念前世,圣门真可观。 注释:雪斋的老者,年纪尚小时就孤苦无依,生活艰难。他心怀忧虑,因为身处逆境而感到孤独和困苦,于是独自坐着,长声叹息。他感慨地想到自己的前生,认为真正的圣人是值得尊敬和仰慕的。 邹人息邪说,吏部回狂澜。 钝金须砥砺,曲木待绳弹。 注释:邹人也意识到邪恶的言论应该被制止,而吏部也恢复了秩序,使社会恢复了正常运转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技巧和语言的鉴赏评价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理解全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然后根据相关诗句进行分析。“整棹姚江到海陵,稽徊四十日行程”,整棹姚江,意思是说整理好船桨,乘着船只到达海陵。稽徊四十日行,意思是说在海陵停留了四十天。这两句是交代自己赴任海陵丞的时间和途中的所见所感。“相逢既诺交承约,少待何妨信义明”意思是说:与对方相会之后便答应了彼此的诺言,等待时间不嫌长啊
淳熙戊戌在家聚徒期以秋冬随子赴任作诗二首示诸生 注释:在淳熙五年(1178)秋天,诗人在家中聚徒授业。他打算在冬天随儿子一起赴任,所以写了两首诗给诸生。第一首诗是告诫他们要趁早学习,不要认为人的智慧或愚笨是由天定的;第二首诗是劝勉他们珍惜青春时光,勤于耕植,否则到了秋天就白白地浪费了田地。 赏析:这首诗通过勉励学弟学妹们要及早学习来勉励他们。前一句“为学须当及少年”表明了诗人对学习的看重
【注释】 卷帘:指收起帘子。收架书:把书收好。檐溜:屋檐上的水珠。忽断:忽然断绝。萧疏:稀疏,不浓密。芙蕖:荷花。 【赏析】 这首诗是写雨后景色的。诗从屋外写到屋内,再写到屋外。开头二句写诗人卷起帘子收架书,屋檐滴落的水珠忽然断了。接着写屋外的山光水色。“云萧疏”三字点明了时间是傍晚。这时雨停了,天空放晴,夕阳西下,云朵变得稀少起来。山色、水面,在阳光照耀下,显得特别清晰,十分明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