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祐
注释: 已蹑东游屩,还乘上海槎。 (已踏着东游的鞋子,又乘坐海槎) 寻真度弱水,招子饭胡麻。 (寻找仙道渡过弱水,召唤仙人吃胡麻) 少广苍精佩,双成绿髻髽。 (少广山的苍精佩戴,双成的绿髻发辫) 娱游芝作盖,服食枣如瓜。 (娱乐游玩用芝草做的伞盖,服用食物像枣和瓜一样) 鼍乘观初日,神虚茹幼霞。 (鼍坐在观望初升太阳的地方,神清虚气吞吐幼小的彩霞) 玉笙宵度曲,金匮夙抽芽。 (玉笙夜里吹奏曲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其特定的意境和含义。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关键词的注释: - 杨子谭经处:这里用“杨子”代指杨雄(字子云),他以《太玄》经书著称于世,所以此处可能是在赞美杨雄的学问或才华。 - 吴公学道祠:这里的“吴公”可能是指古代的一位贤良之辈,他被后人奉为学习道德的楷模。 - 宫墙红靡靡,庭筱绿差差: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庭院景色,宫墙红艳而美丽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李举人即将开始的教职生活。下面是逐句释义: 1. 送李举人克明任教职 注释:向即将上任的教育者致以敬意。 2. 职教同时雨,郎官等列星 注释:在教职的同时,天上也正下着雨,就像天空中的官员们(指李先生)排列成星星。 3. 吴区都水监,闽国道山亭 注释:吴区的都水监,闽国的道山亭,暗示李先生将会在这两个地方担任重要职务。 4. 两地头逾白,诸公眼为青 注释:由于年纪的增长
【注释】 南冠:宋时指南方人的冠饰,后用以指受俘之人或降臣。江上:长江之滨;江边。湘累:指屈原,名渔,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以忠君爱国而闻名于世。 苌弘:周代人,因直言劝谏而被处死,他的血化为碧玉。 孤芳:即“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的人。 愁绝:愁苦得要命。 【赏析】 郑思肖(1241年—1318年),字忆翁,又号菊隐,是南宋末年的画家和书法家,他的作品多有题咏、跋语、诗赋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重点词语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中“见说慈溪县,先民有学宫。”、“心源推自得,已易竟谁通?”等句子中的“见说”,“心源”,“自得”的意思和作用;“朝宗到海同”,“朝窗梅蕊白”一句中“朝”与“窗”的关系,“朝窗梅蕊白”一句中“夜馆烛花红”一句中“夜”“馆”“花”之间的关系以及“夜馆烛花红”中“夜”与“馆”“花”的关系等。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静安八咏为题。吴淞古渡是江南名胜之一,历来文人骚客多有吟咏。此诗描写了吴淞古渡的景色,并抒发了作者对吴地的热爱之情。 首句“吴淞古渡水如烟”。诗人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景:水波荡漾,烟雾缭绕,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这里的“吴淞”指的是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的一个古镇,“古渡”则是指古老的渡口,是连接两岸的重要交通要道。 第二句“十里芦花雪满天”
注释: - 静安八咏赤乌碑: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以赤乌碑为主题。 - 长松巨竹翠敷腴:描述的是长松和巨竹,其绿色覆盖,显得生机勃勃。 - 爽气清含雨露濡:描述的是清新的气息,如同雨露一样滋润。 - 不异茅君主句曲:比喻长松和巨竹就像茅山的主人一样,拥有自己的主见。 - 尚容元结隐猗玗:表示茅山主人像元结一样隐居,过着隐居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作品,以描绘长松和巨竹为主题
诗句释义:涌泉亭子小冰壶,老蚌胎寒露溅珠。 译文: 涌泉亭子像小冰壶一样清澈透明,老蚌的胎壳在寒露中闪烁着珍珠般的光泽。只允许鲛人玩弄明月,懒洋洋地不跟随龙叟的泽焦枯。 赏析: - 此诗描绘了涌泉亭子的自然美景和宁静氛围,通过对比和拟人化的描述手法,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活力。 - 诗中“只许鲛人弄明月”一句,运用神话传说中的鲛人形象,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欣赏明月的美好愿景。 -
注释: 夜幕降临,荷叶舒展如美人若耶般美丽,荷花散发香气,鸳鸯在水中共影相随。这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看了都忍不住想要细细品味其中的柔情,所以我要用我的笔墨将这幅美景描绘出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夜晚荷花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荷塘画卷。诗人以“夜舒荷是若耶人”开篇,形象地描绘出夜晚荷叶如同若耶般美丽动人,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幼舆丘壑未忘情:指作者年轻时喜爱山水画。 万叠青山照眼明:形容画中山峦重叠,层层叠叠,青翠欲滴,使人眼花缭乱。 拟向画图深处住:想在这画中的深处住下。 一檐灶日听松声:《汉书》记载:“东方朔在太中大夫,官舍狭小,面有尘垢。每当上朝时,皇帝看见后,总是问:‘东方朔是何处人?’朔对答说:‘我东方朔是蓬户瓮牖之人,而陛下为天下之尊,每上朝,辄见我于便坐之上,不知与我何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