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冠江上哭湘累,泪著幽兰雨里枝。
不独苌弘血化碧,孤芳愁绝有谁知?

【注释】

南冠:宋时指南方人的冠饰,后用以指受俘之人或降臣。江上:长江之滨;江边。湘累:指屈原,名渔,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以忠君爱国而闻名于世。

苌弘:周代人,因直言劝谏而被处死,他的血化为碧玉。

孤芳:即“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的人。

愁绝:愁苦得要命。

【赏析】

郑思肖(1241年—1318年),字忆翁,又号菊隐,是南宋末年的画家和书法家,他的作品多有题咏、跋语、诗赋等,表达了他对民族危亡的悲愤之情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本诗就是郑思肖为画兰而作的一首题画诗,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整首诗押平水韵,格律严整。下面是逐句的注解及赏析。

其一

南冠江上哭湘累,泪著幽兰雨里枝——诗人面对江边,目睹着一位被俘虏的大臣在江上痛哭,不禁联想到自己的处境,于是写下了这首《题郑思肖画兰》。诗中“南冠”二字,既指南宋末年被金兵掳走的徽钦二帝的冠饰,也暗指诗人自己的南冠失节之事。“江上”二字,既指诗人所处的长江之滨,又指诗人所思念的故乡。“哭湘累”三字,既写出了被掳大臣的悲伤情绪,又点明了诗人的遭遇。“泪著幽兰雨里枝”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又写出了兰花在风雨中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其二

不独苌弘血化碧,孤芳愁绝有谁知?——此句承接上句,进一步强调了兰花的高贵品质和坚贞不屈的精神。“不独”二字,既表明兰花的品质并不逊色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又暗示着诗人对于历史英雄们的怀念之情。“血化碧”一句,既形容了兰花的颜色,又象征着历史上的英雄们壮烈的牺牲精神。“孤芳愁绝有谁知?”一句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们的哀叹之情。

其三

这首诗是郑思肖为画兰而作的一首题画诗,通过描绘兰花的美丽姿态和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们的深切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郑思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