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舆丘壑未忘情,万叠青山照眼明。
儗向画图深处住,一檐灶日听松声。

【注释】

幼舆丘壑未忘情:指作者年轻时喜爱山水画。

万叠青山照眼明:形容画中山峦重叠,层层叠叠,青翠欲滴,使人眼花缭乱。

拟向画图深处住:想在这画中的深处住下。

一檐灶日听松声:《汉书》记载:“东方朔在太中大夫,官舍狭小,面有尘垢。每当上朝时,皇帝看见后,总是问:‘东方朔是何处人?’朔对答说:‘我东方朔是蓬户瓮牖之人,而陛下为天下之尊,每上朝,辄见我于便坐之上,不知与我何异也。’”这里用其比喻自己的居处简陋。

【赏析】

这首题画诗,从题目到内容,都透露出画家王叔明的人品和作品风格。王世贞《艺苑厄言》云:“叔明小品,多不工细,意态疏秀。”这首诗就是他的作品之一。

“幼舆丘壑未忘情”,诗人以“幼舆”自喻,抒发自己早年酷爱山水画之情。“丘壑”指山川,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所追求的审美情趣所在。“未忘情”三字点出了诗人的真情实感。诗人早年就酷爱山水画,这从他后来创作大量山水画可以看出。

“万叠青山照眼明”,这是诗人在欣赏王叔明画作时的感受。“山峦叠翠,青峰入眼”,这是一幅幅生动的山水画。“照眼明”,形容画中群山层峦叠翠,青峰耸立,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这里的“照”字和“映”字都有反射的意思。

“拟向画图深处住”,这是诗人在欣赏画作之后产生的联想。王叔明画作中,山峦叠翠,青峰入眼,令人流连忘返。诗人想在画中的深处住下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这里的“深处”是指画中的某个角落或某个位置。

“一檐灶日听松声”,这是诗人在想象中听到的画面。诗人想象自己住在画中的某个地方,那里有一个小茅屋,一个炉火旁的灶台上摆着锅碗瓢盆。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他听着远处传来的松涛声,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这里的“一檐”指的是一个小茅屋,“灶日”是指炉火旁的锅碗瓢盆,“听松声”则是指聆听松涛声。

这首诗通过描绘王叔明画作中的风景和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人还运用了一些典故和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