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温
【注释】 ①四国豪:指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一说为秦国的白公胜)。“意气曾倾”谓志向气魄曾经使四方豪杰为之倾倒。 ②偶来:偶尔来到。息尘劳:消除烦忧。 ③严陵钓处:即严子陵垂钓的地方。梁甫吟时:即《梁甫吟》歌咏之时。月正高:《梁甫吟》歌咏之时,正是月明星稀之夜。《梁甫吟》是汉末严光隐居时的名篇。 ④杞梓:皆树木名,比喻贤才、良材。故园:故乡。蓬蒿:草本植物,这里借喻乡野。
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 《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在炎炎热暑的三伏天,我们一同来到李宽中秀才的书院,欣赏他的诗作。 闭院开轩笑语阑,江山并入一壶宽。 微风但觉杉香满,烈日方知竹气寒。 披卷最宜生白室,吟诗好就步虚坛。 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 注释: 1. 闭院:关闭庭院,表示安静。 2. 开轩:打开窗户。 3. 笑语阑:笑声停止了。 4. 江山:指大自然,这里泛指景色
【注释】 题阳人城: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军占领阳人的事迹。 忠驱义感即风雷:忠于义气,激发了巨大的力量,就像风雷一样震撼天下。 谁道南方乏武才:谁说南方没有英雄呢? 起兵诛董卓:起来反抗董卓的暴政。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借颂古赞今来抒发作者对时事的看法和感慨之情。 诗中先写“黄巾”起义军在阳人城的英勇斗争,接着写“天下”大乱,群雄割据,而“长沙子弟最先来”,这两句是说天下大乱
注释:在长驱直入的战场上,敌人的尸体堆积如山;我军的大旗连营高耸,威震上游。 建业的乌巢,何足挂齿,归去王中州。 赏析:此诗描写了诗人率军南征时的气势恢宏场面和胜利后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民族兴旺的向往之情
道州感兴 当代知文字,先皇记姓名。 七年天下立,万里海西行。 苦节终难辨,劳生竟自轻。 今朝流落处,啸水绕孤城。 诗句释义:我作为当代的文人,被众人熟知,而我的先祖的事迹却鲜为人知。 译文:我作为当代的文人,被众人熟知,你的事迹却鲜为人知。 现时;知文,识文才,指诗人自己;先皇,先代皇帝(指唐玄宗);记,记录;姓名,名讳,指你的名字;七年,指开元十七年;天下立,国家统一;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诗句释义】: 1. 行行忽到旧河源,城外千家作汉村。 - “行行”:形容道路曲折、漫长。 - “忽到”:突然到达。 - “旧河源”:指的是曾经的河流源头,这里可能是作者的故乡或曾经去过的地方。 - “城外千家作汉村”:城外有上千户人家组成了汉朝的村落。这里的“汉村”可能指的是作者所居住的地方,也可能是他想象中的某个地方。 2. 樵采未侵征虏墓,耕耘犹就破羌屯。 - “樵采”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解析吕温《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诗句及赏析 1. 诗作背景与创作缘由 - 唐代社会现状:当时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国家遭遇严重的旱情,农田失修导致庄稼枯萎,人民生活困苦。 - 诗人身份与初入仕途:诗人吕温,字和叔,又号东野,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于798年(唐德宗贞元十四年)中进士,初入仕途时目睹了朝廷中的腐败现象,对官场上的奢靡之风深感愤慨。 -
【注释】: 奉敕祭南岳十四韵:奉皇帝之命祭祀南岳。敕,命令。 皇家礼赤帝:天子以赤帝为神祗。赤帝,即炎帝,传说中神农氏的别称。 谬获司风域:妄自获得主管风的地域。 致斋紫盖下:斋戒时在紫气笼罩下的殿宇内。 宵寐:夜间的睡眠。 清猿递时刻:清幽的山鸟时时送来时间。 澡洁事夙兴:沐浴洁净以准备早起。 簪佩思尽饰:梳妆打扮,以备祭祀之用。 危坛象岳趾:高大的祭坛上刻着象征山岳的足迹。 秘殿翘翚翼
诗句解释: 1. 上官昭容书楼歌 - 这一句表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和背景。上官昭容,唐代的一位著名女官,擅长诗歌和书法,她的才华被广泛赞誉。 2. 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 - 描述上官昭容作为汉代的才女,与唐朝的才女一样,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 3. 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 - 上官昭容认为自己的才华纯真自然,不受世俗观念的限制,她认为女性比男性更有才华。 4. 歌阑舞罢闲无事
闻砧有感 千门俨云端,此地富罗纨。 秋月三五夜,砧声满长安。 幽人感中怀,静听泪汍澜。 所恨捣衣者,不知天下寒。 注释: 1. “闻砧”句:听到打更声,就想起了家乡。砧,古代妇女捣衣的石制工具,也泛指杵和棒槌。这里用来代称“捣衣”。 2. “千门”句:京城长安城内宫殿众多,犹如云朵一般。3. “幽人”句:秋天夜晚,月亮明亮,长安城上到处可以听到捣衣声。幽人,这里指隐居深山的人。4. “静听”句